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相互交流,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并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及它们  相似文献   

2.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及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感受十进制;学会正确地数出1110各数及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感受十进制;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地读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和大小。在教学中,教材首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  相似文献   

4.
教学探索。从问题出发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是从以下问题的思考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相似文献   

7.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十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并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3.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和"十",也是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这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其后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一、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作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的关系。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认识11~20各数,直观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正确地读。 数学思考: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获得初步的数感。 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13.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三算结合实验教材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1至20各数的组成,会认读、写11至20各数。因此,教学新课前,可组织学生复习旧知: 1.听写1至10各数。(教师不按顺序报数) 2.把1至10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隔档拨入1,再一个一个地加到10。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6.
王素琴 《江西教育》2005,(14):30-31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  相似文献   

17.
"11~20各数的认识"是整个数的学习中最重要的起始内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操作来思考和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的产生和意义,教给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习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有:11~20各数的数法、读法、写法及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11—20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2、记住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理解1.初步理解计数单位“ ”及十进制计数法。2.初步理解11—20各数都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初步理解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4.初步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三)掌握与熟练1.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以内各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2耀83页。【教学目标】1援能正确地数出11耀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耀20各数。2援在实践操作中,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