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2.
《F大调主题变奏曲Op.19 No.6》是柴可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极具感染力以及戏剧性的曲子,也是柴可夫斯基变奏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写作技巧,也感受到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民族性。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表达情感方面分析了这首变奏,让我从中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富含的哲理,对柴可夫斯基心生热爱以崇敬,也对今后的演奏与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4.
数字与古诗     
近读一古诗谜题,颇为有趣.虽说古诗当属文学,但这一谜题却是利用数字的排列规律编设、解答,堪称文理结合,读来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请看下面一例:左边是一首古诗(你能读出这首诗吗?),右边是1~20这二十个数字,它们有何联系呢?你发现如何去读这首诗了吗?对于这首诗,你可能觉得熟悉.对,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吗?如果是一首你不熟悉的五言诗,你能读出来吗?右边“1~20”这20个数字,正是它的排列规律.这个谜题可以叫做“42,21奇偶句”,所谓“42”就是每一行的数加起来都为42;“21”就是左右两列数相加的和都…  相似文献   

5.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心意     
四岁半时,我开始接触钢琴这新奇的玩意儿.五岁时,我开始弹奏真正的乐曲.我弹的第一首乐曲是《欢乐颂》,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乐曲.可是,就是这样一首名曲,却被稚嫩的我弹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感情.  相似文献   

7.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8.
<正>一、揭示:常态课下古诗词教学的流弊以苏教版第十二册《渔歌子》教学主要流程为例:1.朗读——指导读得慢一点。借助标点,读出这首词第三句的停顿和节奏。2.理解——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到的景物,连起来说说景物组成的画面。3.概括——介绍张志和生平,归纳词的主题。4.积累——背诵、默写这首词。在这个常见的古诗词教学流程中,在教学策略上,追求的是"不求甚解"的境界——不管是朗读、解词析句还是把握主题都是浅尝辄止,教学流于粗浅;在教学效果上,开始于"这一首"朗读,止于"这一首"的诵背,以单一积累"这一首"为教学最终目标。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流程常套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后人对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极高评价.千百年来,人们对这首"孤篇横绝,冠盖全唐"的诗赞不绝口.前人已经从很多方面对这首诗褒誉至极,本文单就它的时空意境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教学实录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师:今天的教学特殊一些,在未解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首哲理诗.也许这样做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分析这首诗和解读这篇课文是相辅相成、互释互训的.这首诗名为《言词》,作者是史蒂凡·格奥尔格.请大家看大屏幕,并朗读诗歌.  相似文献   

11.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莫什科夫斯基钢琴练习曲Op.72这套练习曲集的技巧性和音乐性都非常丰富,是钢琴学习者学习肖邦、李斯特等高难度练习曲很好的过渡教材,这套练习曲中第二首作品是一首训练左手快速跑动的练习曲,本文通过技巧演奏、音乐处理以及踏板运用等三方面对这首曲目进行分析,以期对学习者学习这首作品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诗已广为人们传颂.但这首绝句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却众说纷纭,而比较一致的时间是在"东渡前"即1917年9月.据考<周恩来旅日日记>,这首诗最初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周恩来到达日本东京后的1918年1月.作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应该是一首自励诗,原本不是书赠同学的.  相似文献   

14.
《春舞》这首钢琴曲目前在教学中使用比较频繁,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首乐曲。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对这首曲子的旋律、和声、织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更深层次地认识这首作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洁 《考试》2010,(Z2)
有关诗歌形象方面的试题表述有: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想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是一首文笔清丽、洋溢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这首小诗通过孩子在夏天美好的遐想,以孩子的视角表达出他们对大自然、对美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7.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同时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小诗. 人常说,相遇是一种缘分.我初次读到这首诗,的确可以说是一次偶遇.那是我读高三时的1988年6月1日,这天是儿童节,我记得尤其清晰.对于嘴角已有胡须的我来说,儿童节似乎与我已经不相干,有的只是高三备考前夕的紧张. 书桌上堆满了课本和各种复习资料,我从未来得及做的大叠试卷中随便抽了一份语文练习试卷.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我读到这首诗,顿时,我就喜欢上这首诗.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19.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教者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学习现代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爱国情怀,认识"鼓点式"的写作特点.由于这首诗很短小,如果一堂课只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课堂的容量不足,因此,教者准备学好了这首诗之后,再让同学们自学另外两首诗歌.这样的安排可谓四平八稳,无懈可击.可是,当这堂课进行到一刻钟以后,却出现了教者意料之外的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小诗,作者在初中毕业前与同学离别之际,写下这首诗,与全班同学共勉.诗以"风雨"作为感情抒发的喷火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