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类型,是一种具有区域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民歌的产生与相互吸收,隐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当代民歌面临着三种二律背反现象,即民歌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民歌音乐发展价值取向与国际音乐发展价值取向、发挥地区特色与使地域民歌社会化和现代化三种矛盾。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汉族民歌的历史形成、音乐形态、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内蒙古汉族民歌可分为西部黄土文化民歌色彩区与东部黑土文化民歌色彩区,这两个民歌色彩区各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各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相互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借鉴、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4.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5.
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南朝乐府民歌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很多营养也被唐诗吸收。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多民族地区的民歌资源。广西原生态民歌既具备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备多样的演唱风格,如何吸收与利用广西原生态民歌演唱价值和创建具备地方特色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广西原生态民歌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凸显特色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泉州高甲戏是福建重要剧种之一,发祥于以泉州为中心的广大闽南语地区。据高甲戏戏研究专家考证,它孕育于明末清初,成熟于清末。高甲戏与泉州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泉州民歌种类繁多,高甲戏与采州民歌的共融性主要表现在曲牌上、曲调上和音乐文化上,反映了同一个地区的不同乐种之间的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  相似文献   

8.
河曲民歌素有辽阔、高亢,情感自由,节奏鲜明,语言自由等特点,它在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因此,我们高校教师应继承、发扬河曲民歌的风格特征并吸收其原生态的技巧。本文从歌词内容、声乐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及学生的实践表演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对河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逐一解说。  相似文献   

9.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是当地蒙汉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本文主要论述了二人台唱腔旋律在与内蒙方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它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由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方法.民族唱法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民歌演唱艺术多元化发展符合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主题,符合审美需求的生态进化发展规律。在全面把握民歌演唱的主要风格流派及内生动力的基础上,归纳民歌演唱艺术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传统唱法在审美观念变迁中表现的滞后性、民族性特点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指明民歌演唱艺术发展方向,即在坚持民族性、风格性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音乐艺术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相比较 ,具有歌词通俗易懂 ,曲调音域较窄 ,使用地方方言衬词的习惯等共性 ;从客家山歌的个性看 ,歌词结构严谨 ,曲式结构平衡 ,使用装饰音 ,有细腻、婉转、优美、真挚的感情风格。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相比 ,存在很大的差异。客家山歌必须吸收一切民歌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保安族人民,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边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人们擅长歌舞,民歌称“花儿”,具有高亢、奔放的艺术风格;舞蹈吸收了藏族舞蹈的特色,节奏鲜明,舞姿豪放。《卡依克哈特舞选曲》是一首欢庆丰收的保安族民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命形式的客家山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劳动的歌和生命的歌,根植于诗经,吸收了南方民歌之精华,形成了形式完备,手法多样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活动的山歌.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形式溶入了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民歌不仅具有迸发激情、舒缓忧愁、愉悦身心的功能,而且有言情溢志、传达情意、加强沟通、强化交往的作用,更有传授技艺、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吸收异质文化的“社会性教育”价值。这里仅就土家族民歌“社会性教育”的成因、形式、内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作者对姜嘉锵的访谈录为依据,对他在继承与吸收与借鉴不同唱法来正确认识民族歌唱艺术、把握民歌演唱的独特个性以及对创立中国学派的独特见解和不懈探索,博采众长创新路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方面,叙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处和对本国戏曲音乐的借鉴与吸收,民歌题材以及民族调式的广泛运用,并对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兴芳 《现代语文》2010,(6):107-108
<正>现代新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