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泛舟于明净澄澈的湖面,陶醉于湖光山色的奇瑰,领略"人在画中游"的和谐境界,我们会自然发出"诗情画意"的感叹;至于携春踏青,风垄雨畦,断桥拂柳,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归"的诗家新景,或见仕女执团,粉蝶翩翩,人扑蝶蝶戏人,我们也会雅称"诗意"……对于教师来讲,进入书声朗朗、生命灵动、人文关怀、智慧流溢、潜心涵咏的课堂意境,我们也会由衷发出"诗意"的感叹.或许由于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先人为主,我对他的阅读是带着这些诗的意象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语文考试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学生一大难点。造成学生诗歌鉴赏答题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诗意。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  相似文献   

3.
诗意是诗的高级形态,是诗的根本,历代诗论多有论之.若诗无意,则若兵之无帅,兵而无帅,则为乌合之众.诗意只有"高"、"深"、"新",诗才会意味无穷、流传百世.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真正记事是从诗开始的。《诗经》如此,荷马史诗也是如此,而海德格尔引用的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一句诗,则使人感受到诗对于人生的必要意义,诗也许更代表着人类本质追求的美。我们欣赏"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含蓄美,欣赏"亦知之所善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6.
北图藏敦煌写卷7677V《方言诗一首》中出现了不少难以索解的俗字和俗语,导致学界对该诗的性质和诗意主旨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考辨诗句中"■吓"、"■■"、"迗迆"、"■迌"等语义所指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句进行解读,阐发诗意主旨,认为该诗寄寓了诗人退隐遁世之情,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哲人、诗人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人就会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诗人的"栖居"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精神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语文组课程文化建设,引领我们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之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语文教学中功利、技术和效率至上等(理性)思维的深刻批判和持续反思,走进重建后的新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一派诗意盎然。在这里,我们观瞻着人文大旗在猎猎长风中高高飘扬,领略着诗情画意在小桥流水里轻轻荡漾……“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所有的思都是诗”,语文的诗意之旅,不正是语文的“回家”之旅吗?实现了对人的终极眷顾,实现了对人类文化的深切体认,实现了对人“诗意栖居”的执著向往,语文以前所未有的感性光辉和诗性魅力向人们发出了召唤。脱胎于祖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的有益成份,诗…  相似文献   

10.
<正>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便是"诗意",具体一点说,诗意是和"美""美感"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像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诗意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一双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慧眼,或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地栖息"了。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应该诗  相似文献   

11.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这句诗除了感叹"光阴似箭"、时光不可倒转之外,也充满了对快乐童年的怀念之情。我们这一代人回忆童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民间传统体  相似文献   

12.
儿童拥有诗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以"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为办学理念,全方位构建基于儿童诗的"诗意校园文化",培育有诗性气质的学生和教师。营造诗意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传播诗意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于2010年搬迁时,在新校园的建设中移植了承续学校历史的心灵景观——紫藤长廊,并将"诗意栖居"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校园建筑、主题景观和校园环境设  相似文献   

13.
王秀莹 《班主任》2006,(1):21-22
<三国演义>中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已家喻户晓.周瑜帮助孙策创建江东大业,屡立战功,成为东吴最有威望的人.但这样一位能力不同一般、具有威望的人何以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呢?这暴露了周瑜强烈的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一代人心中,舒婷是爱诗者的偶像,是诗意、美丽的代名词。从《致橡树》到《思念》,人们或许更多关注的是舒婷的诗歌,而在她的散文中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了另一个舒婷。这个舒婷是为人妻、为人母的舒婷;这个舒婷是雇人用板车把嫁妆拉到婆家的,是系着围裙,烧饭做菜晾衣服补袜子收拾房间的,是正"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保温瓶,给生病住院的婆婆送饭"的舒婷。在舒婷的诗歌和散文中游弋,你会感叹高尚的思想与平凡的生活、诗意与现实竟然可以如此美妙地结合。  相似文献   

15.
忽略朦胧诗传统政治眼光的解读,笔者觉得,<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渗透着我们每个人渴望诗意情怀的诗.这首诗通过变奏的审美眼光,对我们的理想与现实进行了真实的叩问,对诗意人生的可望而不可即进行了深入的传达.  相似文献   

16.
张国宝 《教师》2014,(6):103-103
正何谓诗意课堂?诗意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1."诗化的语言"营造着"诗意"的课堂虽不能说诗意的课堂一定要拥有"诗化"的语言,但我们真真切切地从  相似文献   

17.
"诗画本一律",富有诗意的画,使人感到趣味隽永、余意无穷.古今的画家,常以名诗佳句入画,生发出画外有画、味外有味的意境."深山藏古寺"、"竹林深处锁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些诗句一经画家巧构,再用画笔绘出,不仅表达出诗境的美,而且画也具有了诗意.以诗作画,难度较大--它不是诗的图解,要求画家深刻体会原诗,画作既要源于诗作,意境又要高于诗作.  相似文献   

18.
请以"珍惜这生活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穿梭于车水马龙,奔波于宦海商场,迷失于远离生活本真的世界,生活的诗意就会与人渐行渐远。真实的生活是一组诗歌,人们需要它来静气、润心。并非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我们都可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我们执教的国语是诗的筋骨,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充满诗意。语是最重要的人载体,诗歌是人精神不倦的歌手,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必然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