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此相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热点话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结合点,突出这一“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笔者在参加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突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本文拟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句子训练为例,对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两性”统一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彬文 《文教资料》2006,(15):93-94
2004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我们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作了界定,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述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如今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缺失,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强调育人的职能,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强的人文素养。本文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以及教材的关系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与自强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出现…  相似文献   

8.
苏锦新 《文教资料》2005,(24):109-111
在语文教学中,过去由于片面强调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导致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丧失殆尽。尤其是当语文沦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工具时,过强的功利主义和教育短视,更是轻视人文涵养、人文沉淀、人文价值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质的养成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语文教师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和锤炼,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彰显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这不仅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文”、“道  相似文献   

10.
陈绍明 《云南教育》2003,(25):18-20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结合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以广泛的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比较狭隘,往往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因而,出现了单纯传授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4,(31):13-13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魅力。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祁东县教育局和祁东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拟定于2014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举行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教学写作比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依靠大量的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的母语素养已成为当下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语文教学的范畴里,母语素养即“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来界定,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前两者指向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关涉到学生的工具能力;后者指向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涉到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将基于大学语文教学,来摭谈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钱国芬 《教师》2011,(18):55-55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握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本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三年来,小学语文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以来,语文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标”提出一系列的新理念,如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7.
王卫芳 《文教资料》2007,(13):142-145
过去,人们大多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往往忽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些年,情况虽已大有好转,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时代、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人文性”乃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并且提出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而语文素养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整合,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种新提法突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语文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