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词派”具有五个特质:在诗至曲的递变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既继承文人词的传统又继承民间词的传统;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题材;于小令外大量创制慢词,并使词的艺术技巧臻于成熟。自县面目的“宋词派”以特质全方位地突破了唐五代词风,影响所及直到南宋,对调成为有宋“一代之文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词的风格流派向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自从明人张纪把宋词作家分为豪放、婉约两派以后,很多人都接受了这个说法。建国以来编写的几种中国文学史论及宋词及其流派时,也都采用这种说法,认为豪放词以范仲俺为首唱.而苏武开创了“豪放”一派,辛弃疾则使“豪放”派蔚为大观,形成“苏辛词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的词,也和苏城~脉相承而成才‘豪放”派调入。婉的词则以晏殊为发端,这一派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在两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梦、吴文英等人。与此不同的意见认为,宋词的两派…  相似文献   

3.
清代常州派与宋代词评家在词学理论、词评视角和创作主体与词评主体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宋代词评家将词评放开在整个文化背景上看词的优势与不足,清代常州派词评家将词评放到与宋比较的格局中而论词;宋代词评伴随创作而展开,清代词评则与浙西派比照中来进行;宋代词评是先作者后评论,主张创作先行;清代是先学者后创作,创作往往是主张的演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曾说:"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婉约派中最恰当的代表人。"能得到这么高评价的,唯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位旷世才女,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情意绵绵,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她才调绝伦,  相似文献   

5.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词源》。在论中,他推崇白石,力倡雅正,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其二的词学理论虽和张炎主雅正、清空的理论一脉相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相同。由此,可以说《词源》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古代词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宗立派意识强烈,词派众多,而以台阁文学为基本范畴的"台阁词派"并未得以建立。"台阁词派"作为统治阶级控制下的官僚词臣创作的特定文学流派,是有别于市井、民间、江湖文学的文学创作模式,"台阁词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州词派”崛起后,“浙西词派”无论在理论倡导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影响都没有消失。作为一个在词坛存在很长时间的流派,一定有其合理性,这是“常”、“浙”两派共存与交融的基础。但浙派毕竟是强弩之末,厉鹗之后再无大家,这种态势决定了两者的共存与交融是以常派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论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词的发展繁荣,是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重文轻武政策为前提的,但也离不开歌妓的作用。而歌妓在宋词发展繁荣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词的功能、促进词乐结合、推动词的传播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但其“骚雅”风格亦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国家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翥词作融南北宋词风,于清代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清前期浙西词学推崇张翥词作姜派之风及格律音韵;清后期常州词派赏张翥词作忧时伤乱及以词为史的特点。同时,身处浙常二派交汇的张翥词风亦对介于浙常二派中间词人群体的形成及促进词坛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妓女与宋代文人互动行为耻形成的妓女文学,包括由文人创作的发妓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和由妓女本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宋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类别多样的宋代休闲词反映了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再现了宋人面临种种困惑、劫难却始终能泰然处之的闲适心态.其中蕴含的超越自然、社会和自我的重重限制而获得身心自由的人生智慧,是宋词的重要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宋代张藻、张伯寿、张思济、张履信、曾晞颜、彭元逊、彭子翔等七家词人之生平事迹,多有不明,前贤时哲或有考述,然亦语焉不详。经钩沉载籍,考知七人之生平里籍多项,以补《全宋词》词人小传之阙。  相似文献   

1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自花间词诞生后,其在词史上的价值被词学家开始关注。宋代文坛上,词学家多赞誉花间词的体制精巧、格调优美等,同时,也有人指责其属于艳情词,有害于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发挥;金元时期,批评家直接指出花间词是亡国之音,此时的文人也有推崇花间词的,说其能婉转地表现情感,实质是尊崇词体文学;明代文坛,推崇香艳的审美风尚,词学家对花间词的评价认识在此时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词学家从花间词的字法、句法、格调、意境等方面对花间词进行整体研究,进而极力推崇花间词的创作模式;清代词坛上,词学家继续延续明代文坛对花间词的认识,其中陈廷焯评其"沉郁"、况周颐评其"穆境",是对花间词给予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宋诗别裁集》的选源多来自总集,文献的递相传抄,导致是书出现:删减题序、删改题注、删减诗中注、题注误入诗题、删改诗题、窜改诗中文字、误署作者、二诗误作一诗等文献疏误。这其中既有编辑态度不够审慎的原因,也有编辑条件的客观限制。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宋诗别裁集》仍是一部颇具批评眼光的好选本。  相似文献   

18.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9.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 ,通常有“唐诗宋词”之称 ,词在宋代是一种新兴的抒情诗体 ,它是为了符合文人、士大夫、以及广大市民阶层对生活享乐的追求而产生的。宋代艳情词的产生有其原因 ,而且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