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师素质修养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有句名言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轻视历史 ,无视人类的发展 ,这完全是罪过。”历史之于民族 ,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 ,那他就成了白痴 ;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 ,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举目神州 ,回顾既往 ,由于不懂历史 ,不循教训 ,滥加剪裁 ,妄论古今 ,而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大大小小令人痛心的损失 ,当属不少。“文革”使几代人没学习历史 ,学乱了历史 ,学反了历史 ,其所造成的危害 ,只要留心 ,随时可以感受到。“文革”结束 ,拨乱反正 ,历史教学重登大雅之堂 ,地位之高 ,有目共睹。我辈有幸担当中学历史教…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过去”,历史是代代相传的宝贵经验,历史一门具有寻求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历史的作用在于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并通过其预测功能为社会规划提供参考。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善恶,读史使人睿智,培养高尚情操。一个民族如果不学历史那将成为愚昧的民族。可见历史对社会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武红 《甘肃教育》2003,(12):28-28
从小学进人中学,历史学科也就开始伴随着每个学生,但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历史学科是“副科”.地位比不上会考科目,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原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拙文《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主要谈了如何从“看戏”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按在中国历史这台大戏中,最富变化与性情者,无疑是“演员”。如果不明个人与人群,不明家庭与家族,不明民族与民族群,也就不能明历史。所谓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人演出的历史;我们出于主观所研究的“历史”,当然主要就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认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对历史的学习不能主动进行探索,这就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在面对历史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历史学科是需要记忆大量资料的学科,学生对记忆枯燥的知识很反感,这就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断减少,不对历史知识进行关注。这种不重视历史知识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好,同时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也不会深刻。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  相似文献   

6.
李冰 《考试》2009,(7):77-78
“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初一学生中也是很普遍的。因此,怎样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或许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常反映中学课程里的历史、地理之类的"副科"特别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极浓。因此,这些"副科"的教学往往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尤其是到了夏天,学生们的睡意本来就很浓,历史课往往成了学生们的瞌睡课。这种情况可能与我们历史教师本身就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也有关。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这些"副科"科任教师中,也不乏对所任学科感兴趣的教师。可是,尽管他们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然而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也好不到哪儿去。学生厌学到了极点,有时甚至会讨厌起担任"副科"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周慧芸 《考试周刊》2009,(49):154-154
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每门学科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我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在很多学生的眼中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历史科的学生评价当中,很多所谓考察历史思维能力的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学生往往依靠记忆能力就能获得高分,而学生评价中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挑战的“真”问题不多,在这种缺少“真”问题的评价导向下,学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受到遏制,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受到影响。因此,在考试中编制能够挑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真”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讲述的是过去和现在刚刚发生的事情,具有不可再现性;它又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方面,具有庞大的信息量。如何将它真实、完整、便捷地再现给学生,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梦想。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媒介和手段。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活”了。  相似文献   

11.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由国家统一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力图从功能性栏目的设计中综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历史纵横”这一教科书辅助栏目将历史材料和问题设计有机结合,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历史纵横”还是历史课堂学习效能的在现,“历史纵横”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相似文献   

12.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历史的尴尬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历史越来越处于一种尴尬境地。近年来 ,“学史无用论”甚嚣其上 ,中学历史科成了“副科”。更为甚者 ,随着某些“专家”对“社会科”的策划 ,中学历史科正面临着丧帅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历史的出路何在 ?今年 ,广大史学工作者期盼已久的“3 综合”出台了 ,然而打着“学以致用”旗号的综合考试依然无法使历史摆脱“副科”命运。相反 ,它用对待自然科学的“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来对待人文科学 ,显然又是对历史学科的一种“误解”。要解决历史的这种尴尬处境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广大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相识的人,你都对他们说“HELLO”了吗?如果你能做到主动问候别人,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如果你能用英语问候,那你就会被认为是个既懂事又爱学习的“双好学生”!来吧,别犹豫了!让我们学会“问候”的几种表达,做个名副其实的“双好学生”吧!  相似文献   

14.
许多副科老师总抱怨自己在学校倍受学生的冷落。其实副科老师受学生“冷落”是校园内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一定不会是必然现象。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副科教师也经常成为学生关注和亲近的“焦点”,拥有许多的小“粉丝”。这些老师之所以倍受学生爱戴和拥护,是因为他们往往保持有一颗童心,心怀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愿意并主动和学生交往,并不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当成了和学生亲近交往与教育人生呼吸吐纳的接口。  相似文献   

15.
张凤玲 《考试周刊》2009,(28):177-177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历史很重要”.也知道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将直接制约高考“3+X”、“文科综合”的水平,更明白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很多时候只是在场面上说说而已。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低下.教学方法僵死,使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很难摆脱尴尬。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历史很重要” ,也知道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将直接制约高考“3+x”、“文科综合”的水平 ,更明白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但更多时候是在场面上说说而已 ,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低下 ,教学方法僵死 ,使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很难摆脱尴尬的境地。尴尬之一 :副科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教育发展突飞猛进 ,但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留下了人文学科被冷落的缺憾 ,中学历史教育尤其是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境地便是明证。“应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理”轻“文”、重“实用”轻“人文”的思想.“副科”意识致使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摆在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高中历史学习决不是埋首故纸堆,仅仅让学生了解、记忆过去的陈年旧事,而是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分析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凶此,历史教学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再加上历史学科内容庞杂,知识点众多,很多学生谈“史”色变,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一直吸引着人们去发掘、探究。据说,古希腊人曾将历史教育分为“叙述过去”“为理解现在而追述过去”和“为了展望未来而探索过去”三种类型,由此而来历史教育功能自然成了“了解过去的事情”“认识今天的现实”“把握未来发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被很多人视为副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需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