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从认知语境和诗人意图两方面对比分析李白《月下独酌》的两个英译文,指出各自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忠实是翻译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译文能够完全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概念流利强调目的语对原语概念的准确重构。因此,两者在忠实性原则上不谋而合。对李白《月下独酌》四个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揭示出译诗不管是在词汇、句法还是文化、社会层面都应与原诗概念底层结构相匹配,以符合忠实性原则,实现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5.
唐诗是我国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译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古诗人爱月亮,李白更是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综观李白现存的1044首诗歌,直接或间接写月的,竟有320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月下独酌》《静夜恩》《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初月》《古朗月行》《关山月》《把酒问月》《雨后问月》,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酒"无疑是陶渊明、李白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他们二人融入各自的生命体验,在各自的时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后人酿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两坛滋味迥异的美酒。本文中,笔者将以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基础,解读"酒"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象,在陶渊明与李白两位大诗人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异同。无论是陶渊明的"把酒话桑麻",还是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酒"作为中国士人生活中一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史上的奇葩,李白是唐代诗人中的集大成者。作者选取了许渊冲、Witter Bynner及Herbert A.Glies等译家对李白《静夜思》诗歌的译文,从诗歌意象、选词和格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赏析。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译文能否传达出原诗的韵味,保持原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抒写寂寞孤单之感,颇得"遣闷妙法";而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鲜明特色,又与其诗仙的个性情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徐姗姗 《海外英语》2014,(7):137-138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意美的"三美"结合。该文将从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告别词·莫伤悲》的不同译本与原诗的比较来浅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你只要查阅唐诗,填上诗的题目就知道诗人在干什么了。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朗顾,时时误拂弦。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干什么》刘长卿《弹琴》李端《听筝》杜甫《望岳》李白《月下独酌》诗…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诗歌要尽量做到“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既相关交叠,又有主有次。该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美、形美与意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比较李白《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从中看出翻译的目标就是将原诗之美与译文之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此才能对原诗的理解与译诗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在中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典诗歌。这首诗的英译如何传达原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易事。文章分析了《春晓》英译的技巧,其翻译体现了信、达、雅的特点,传达了原诗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离不开酒与月,李白的很多诗歌通过酒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其《月下独酌》诗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学法则运用在诗词中,同样能够产生诗情画意。诗词中的加法明代诗人杜庠有一首《岳阳楼》诗: “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外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这里,诗人把登临岳阳楼所见之景统括为“十分”,继而分说“一分”山色,“九分”湖光,描绘了洞庭湖万顷烟波和君山宛如青螺的美景。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  相似文献   

16.
一、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所谓"知人论世",也就是鉴赏诗歌时,一定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一下李白、杜甫的两首写月抒怀的诗。1.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理想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诗歌折射出时代的风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行路难》表现了李白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而到达理想的彼岸。《月下独酌》把月亮和影子当做好朋友,描写得活龙活现,天真烂漫。《送友人》写了朋友相送而不忍离去,说明故人情长,容易怀念远人,友谊地久天长。  相似文献   

18.
岑路 《海外英语》2014,(16):151-152,156
庞德是意象主义的代表诗人,他所创作的诗歌以及翻译的作品都将意象主义风格刻画的活灵活现。通过对"意象主义"、"形诗"核心概念的剖析来理解庞德英译诗《长干行》中塑造的各种意象,从而体会领悟"意象主义"中的"形诗"意象美。并探究译诗意象与李白原诗中所塑意象的差异,从而发掘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意象理解及塑造的影响,进而对"意象主义"的诗歌创作风格与中西方文化风格的偏差有更深刻的理解感悟。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20.
独酌是李白饮酒诗中屡屡提到的意象,反映出诗人飘逸洒脱形象背后更深刻的心理。这些的独酌诗中既有诗人对怀才不遇的人生的感叹,又表达了诗人生命的孤独感,而独酌又恰恰是这种孤独感最好的排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