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价值多元化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不争的事实,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主要是由于评价建立在单一的教育价值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重视了政府的高等教育价值,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高等教育价值诉求,导致评价准则和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价值协商与认同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选择,可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评价中利益关系人的参与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价值协商机制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价值观多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课程质量评价对当前课程的改革及未来发展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然而现行的课程评价指标和方法与市场真正的需求严重脱节。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课程效能评价的建议:健全课程效能评价标准和体系,完善课程效能的校内评价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源于文化考试机制保障了文化知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确立了考试选才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以未来的高考改革,是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的多样化选才机制改革。改革的目标需要健全考试选才为主、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需要健全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为主、自主招生为辅的招生渠道。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学的第三者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评价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日本于2004年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第三者评价机制,以确保日本大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平、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该评价机制具有突出大学个性与特色发展的加权评价、尊重大学自主性的自我评价、基于大学不同办学目标的定性评价的评价方针,以及严谨的实施机制和详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美  曲铁华 《教育科学》2021,37(2):69-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探索奠基期(1949—1977年)、改革发展期(1978—2005年)、深化提升期(2006年至今)三个阶段,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当前高等教育政策在决策沟通、立法建设、执行落实、政策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高等教育政策要重视多元利益主体对话,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决策机制;完善立法体系,为高等教育规范治理提供制度化保障;加强执行监督,矫正政策执行的失真与偏离;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设多方联动的政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未来10年是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关键10年,也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10年,更是中国高等教育跻身世界一流的关键10年。一直以来,上海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今,上海高等教育如何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已成为现实,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对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来,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高校后勤服务、高校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高等教育科学运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分类指导,分层次培养人才,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已成为现实,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对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的现实语境来看,高等教育自信主要来源于政治自信,是政治自信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体现。从概念本源看,高等教育自信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所持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其主体不仅包括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也包括高等教育的诸多利益相关者。高等教育自信是归纳性的,而不完全是从其他领域演绎来的。高等教育自信的生成机制包括成就效应、获得效应、评价效应、迁移效应、示范效应和传导效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信不足的现象和未来自信的提升都与这六种效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会议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历经近20年来的发展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进行比较,从中梳理出某些发展经验和成功启示,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高瑞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4):6-11,121
《高教发展与评估》是一份在国内享有良好声誉的高等教育类学术期刊。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该刊近五年(2006-2010年)载文的载文量、栏目设置、作者合作情况、作者分布、引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刊各项指标皆优于国内教育类期刊的平均水平。虽然与国内外办刊历史长、学术水平高的教育类期刊相比,仍有些差距。但是,只要《高教发展与评估》走内涵积累发展之路,始终如一地坚持"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办刊理念,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学术影响力必将会更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立场。多维的研究视角和丰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拓宽了研究的视域,但也导致了高等质量观迷失本性的深刻危机。回归教育性,体现教育的主体性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然诉求。教育性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终极价值,将人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教育要素、教育过程和教育品性。  相似文献   

16.
章分析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导向性,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论述了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Alexander W. Astin is professor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and director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t UCLA. He has served as director of research for both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Corporation. For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he has directed the 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 an ongoing national study of some seven million students, 200,000 faculty and staff, and 1,300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r. Astin has authored seventeen books and two hundred other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His newest book,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was published by ACE-Macmillan in January, 1991.  相似文献   

18.
This consultation, which lasted three days (5‐7 May 1993), featured discussions among high‐ranking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an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UNESCO staff members, and invited experts. The discussions were organized under the following rubrics: Quality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and Concerns; Institutional Self‐Evaluation and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Policy Implication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Evaluation Bodies;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Body, sponsored by CEPES‐UNESCO, currently being formed: the European Group on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Quality Assessment and 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等改革设想,为构建合理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改革导向。这成为“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之一。推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化特点决定的。根据这一战略,各省级区域应加快推进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统筹、建立高效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机制以及制定科学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6月19日,欧洲29国教育部部长聚集在意大利城市波罗格那,协商统一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并计划在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共同体。这所谓的波罗格那进程意味着,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将被商业化的教育市场上的国际竞争所取代。值得关注的是,波罗格那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分化高等教育理念、消解大学自治精神、弱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作者认为,波罗格那进程只是个梦想。尽管如此,可以预见,欧洲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对于全球化时代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