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但网络舆论也是泥沙俱下,良莠难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不利,甚至会危害到社会和谐,因此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地把握住网络舆论的引导权。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凸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人。"而大连的网民数量也超过3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
从"新媒体时代"过渡到"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描述了网络舆论生成的变化过程,提出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家李普曼出版了一本著作——《公众舆论》,在这本书里,他深刻而又详细地阐释了两个对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的条件,即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李普曼所在的"报纸时代"早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给社会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结合李普曼的观点,探析新媒体时代下公众舆论形成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阴立影 《今传媒》2012,(2):96-97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获得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伴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和受众话语权日益提高,似乎正在形成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网络舆论状态。看似平静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却有一股"暗流"——"网络水军"隐藏着,这股"暗流"给新媒体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水军"的形成、生存环境以及传统媒体如何避免成为"网络水军"的打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两会"一直是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在web2.0时代,"两会"报道的双向互动特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以及手机媒体等新型传播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两会"舆论场的发展转变已为中国公共领域开启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徐家钏 《今传媒》2011,(9):26-27
食品安全时代,一种与"媒介舆论场"相对应的"民间舆论场"正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信息源的混乱与网络舆论场的无序,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舆论方向的偏离。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大众媒介,理应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担负起引导网络舆论的领衔角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两个舆论场"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它与舆论初始含义相去甚远。"两个舆论场"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引导效力下降、民间意见场域勃兴的趋势,其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及网络技术勃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舆论场"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创新当今时代的舆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之在对立中走向统一,是解决"两个舆论场"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舆论不等于公众舆论.本文以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为出发点,对负面网络舆论的产生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舆论社群心理趋向理性,网络公共事件相关舆论议题演化有着由浅入深、逐渐聚焦的特点。多样的信源、公开的讨论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个案,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议题的演化路径,并试图探讨网络舆论演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智能时代,信息已经多元化,所形成的舆论往往也是多元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导向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引导舆论,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创新管理,应对和处理舆论危机,如何发挥网络主媒体的优势和作用,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天一案"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根据拉斯维尔5W模式,网络舆论格局使其中每个环节,如传受者、传播渠道等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以"5·3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将网络舆论置于媒介融合大背景之下来研究,试图探究网络舆论的生成演变规律,最终因势利导提出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姜楠 《东南传播》2018,(8):78-80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最鲜活而显著的表征便是网络舆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络搭建并给予了公众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在web2.0技术支撑下快速集成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既可以推动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又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危及社会安定.网络舆论的演进是一个以层次为中心的传播过程,而"认知失调"、"信息不对称"、"价值累加"是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成为推动网络舆情演进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9·3"阅兵式刚开始不久,歌星范玮琪就在微博上例行"晒娃",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事实上,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舆论事件无不折射出网民理性缺失的现状,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营造一个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公共舆论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舆论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众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舆论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重点围绕李普曼的舆论观,对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形成的条件要素、环境变化等进行论述,并以微博平台作为具体案例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公众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公众舆论主要具有批判性、公开性、非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兰明 《今传媒》2011,(11):47-49
2010年记者节之际,《南方日报》提出这样的观点:全民记者时代已经到来。一年来,随着微博的爆发式发展,学界与业界越来越认可这样的判断。互联网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网络正迫不及待抢夺传统媒体的"主流话语权"。那么,面对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通讯社"的传播现实,面对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重要平面媒体——报纸该如何应对?如何重新塑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运用报纸影响网络舆论,正成为报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尽管各种不同议论形成的"杂音"不少,但真正主导舆论走向的,依然是党报等权威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舆论这一新生事物也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积极营造健康、理性、和谐的绿色网络舆论是当前形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