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当回归》说的是未来人类都植入"生物元件电脑",获得了比自然大脑高一百倍的智力,而且拥有这种智力的人不停地改造人工智力,使它加倍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人工自然发展的历史形态──兼论人工自然的历史发展段建章,巨乃岐,陈晓虹哲学历来是注重自然界的,而对人工自然的关注才是近些年的事。人工自然就是人类出于一定的价值需要,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利用客观的物质条件,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中国百科大辞典》)1990年版,第60页).这个定义是对新技术革命出现之前,产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状况的概括和反映.在过去,它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虽然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方面表现出极其巨大的作用,但毕竟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主要表现为凭体力、机械能力,靠扩大规模来索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态的平衡问题,人类社会自身的控制问题等还未得到普遍的重视.因而,这种侧重于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定义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教育形态"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不同形态决定着教育的不同形态和范式."和谐社会"是一种实然和应然的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经历着"依存型联合体"、"契约型联合体"、"自由人联合体"三种具有"和谐特征"和"和谐追求"的社会形态,也相应经历着"经验形态的教育"、"技术形态的教育"、"交往形态的教育"三种教育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努力构建以"科学发展"为取向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发展技术形态的教育,迎接交往形态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立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的健康素质.中华民族现阶段的健康素质无论在形态、功能,还是在体力和智慧等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胜任人类赋予自身一切历史使命的条件.其中,人的自然属性的形态发展是在现阶段指标健康量这一自然王国内自由发展的,超越这一自由,就会造成对适度体质的破坏,即导致健康体质的质变.因此,建立健康控制论和最佳化适度体质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第三空间教育的由来 新技术发展至今,人类的生活空间形态呈现为三类:纯粹的自然界;可以称为"第一自然";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可以称为"第二自然";网络空间所提供的"虚拟社会",可以称为"第三自然",网络化的虚拟社会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7.
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客观世界中固有的、未经人类加工和创遣的物体形态.自然形态体现着事物发展这一不变规律.设计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而不断发展的,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设计就开始不断的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状态是人类进行设计的源泉,是一切创作与修饰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特殊形态,自然和社会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并阐述了社会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49-1956年中国社会风习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56年(建国初期)社会风习的演变是在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而它本身又是这一时期巨大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与建国以前的社会风习演变相比,建国初期的社会风习演变,在演变的取向、方式和动力三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一个"计划"的社会变迁过程,而非一种"自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社会分工经过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以及以后专门从事商业买卖的商人阶层的出现,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随着早期国家形态的产生,社会内部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尽管人类社会的分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但是引起关注和探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在关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现实,更加深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