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弥补儿童留守亲情缺失的有效途径。然而,寄宿制学校内部设备的落后,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存在不利因素。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是发挥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学校与留守儿童密切相关,随着留守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薛鹏  龙大彬  何锋  莫胜华 《教师》2014,(27):23-23
"留守儿童"是社会对于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一个新称呼,这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八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有700余名学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留守儿童比例大,因此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交流。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建温馨校园、当温心老师、做温情同学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利于学校构建留守儿童新家。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缺少亲情温暖。笔者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普遍渴望父母早早归来。父母远出打工的孩子整日处于一种思亲心切的状态,心绪不宁,不能安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部分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调节系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其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认为寄宿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乡镇寄宿制中学1~3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分析和探讨了寄宿制对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7.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直系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权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发起、南都公益基金会筹建负责人徐永光今天接受记专访时说,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有助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的矛盾,江苏省近期将新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力争首批能满足10万名留守儿童的住宿需要,确保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按照留守儿童优先的方针,扩大对寄宿留守儿童的帮扶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新的"两免一补",尽早对所有寄宿留守儿童免除住宿费用,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刘国成 《教师》2014,(9):19-19
留守儿童是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文章指出,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随之而来的“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就成了摆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刚完成第一批偏远乡村校的寄宿制项目改造,又启动第二批农村学校寄宿制改造计划.近年来,上饶市广丰区教体局校建办主任周小水"有点忙". 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区,广丰区的百万人口中,有40多万人外出务工,由此使9500余名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分散在农村.  相似文献   

12.
熊勇 《今日教育》2010,(4):28-30
农村留守儿童和祖国的其他儿童一样,也是祖国明日的建设者。如何让他们的成长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生活达标,如何补救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父母监控和教育……关注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的强力主导,也需要来自实践的探索。本期刊发的两篇来稿正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献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3.
张志金 《甘肃教育》2014,(24):35-35
正随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农村许多小学教学点被撤并,这样又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规模变大。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结构复杂,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年纪小独立生活能力差……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老师,老师就是"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这就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班主任。而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中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是乡村振兴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对当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一心双环"的新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激活乡村教育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有效介入的缺失,导致家长期望目标失效;农村家庭育子目标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品行失范;农村家庭教养角色的错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问题,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加强父母双方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留守儿童家长获得更多的科学育子知识、育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湘西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70%以上,这些学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情感与亲人疏离,产生出悲观、焦虑、自卑、恐惧、急躁等各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的发展。针对湘西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采用民间美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索了一条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热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因此,家长愿意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加之近两年出台的相关政策,使乡镇学校的住宿生大幅增加。这种状况的出现,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本文浅谈笔者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偏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主体,且留守小学生显著多于初中学生,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未能实行寄宿制管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厘清学校责任边界;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托管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解决办法是使留守儿童尽可能回到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19.
湘西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70%以上,这些学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情感与亲人疏离,产生出悲观、焦虑、自卑、恐惧、急躁等各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的发展.针对湘西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采用民间美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索了一条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科学》2008,(2):17-17
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启动 四川省今年将启动“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此安排3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建设、改造400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主要在县城以外农村地区实施。地方也将安排资金同步建设,使全省乡村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大通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