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职业化指的是通过职业训练,使校长不断提升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并遵守职业规范等.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仅一字之差,加上"化"后,校长职业便发生了变化."化"是区别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的关键.校长职业单纯地指"校长这个职业",而校长职业化则体现出校长在本职工作上的专业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书院学生集体跪拜教师,一高中全体学生跪拜孔子像,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之所以如此,根本在于教育关系到个人的生长和幸福。而教育说到底,无非是师与生的交往活动,制度、目的、方法、内容固然重要,但若离开了师与生这一人的因素,其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教育是师与生交往活动,那自然就离不开"交往规范"。"跪拜",就是学生对待教师的一种规范,只是这种教育规范的正当性或道德性成了一个问题。跪拜教师有问题吗?从现代性的角度讲,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现代性表现在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9,(5):62-66
法律职业共同体应当呈现出一种"聚合"状态。但目前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中仍存在:共同体成员构成问题上未形成统一认识、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缺乏认同感、共同体内部的流动呈现单向性、职业伦理的要求具有较大差异等"离散"问题。上述问题产生的缘由在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不同法律职业存在历史鸿沟;在现实制度层面,不同规范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统一;在实践运行层面,不同群体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未来,应通过强化教育,提升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感;夯实制度,统一和整合现行的相关规范;深化改革,勇于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等路径,增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聚合性。  相似文献   

4.
胡澜 《大学生》2012,(Z4):116-117
沈天成,20岁,乐高中国北京分公司积木拼砌师如果可以把"玩"当做工作,是不是天上掉下了个大馅饼?实际上,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种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玩——积木。除了被冠以"积木拼砌师"这样堂而皇之的名号之外,他们每天的工作与积木堆里的孩子们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正是积木拼砌师号称全球最快乐的九大职业之一的原因。无限量的乐高积木唾手  相似文献   

5.
一、"就业准入制度"的提出 "就业准入制度"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规范劳动就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国际通行制度,它是对求职者进入职业岗位而提出的一种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具体表现形式为"职业资格证书",它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它和学历证书一起被社会所重视,被称作"双证并重、双证并举",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而在我国,只是近几年才提出并逐步开始实行该项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职教师对行业企业的熟悉程度,决定中职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情况。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有"双师素质"的中职师资队伍。美、德、澳、日、英五个发达国家主要从入职资格、职业能力要求及职后培训三个方面确保中职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发达国家与我国做法的比较分析,从规范培养及准入制度、制定评价保障体系及培训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双师素质"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五年级小周老师执教《圆的周长》。上课铃响后,老师出示圆形茶杯盖。师:"这个圆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一生上台指)师:"如何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生1:"用棉线绕茶杯盖一圈,拉直棉线在直尺上量一下就知道了。"师:"很聪明的办法。其他人还有不同办法吗?"生2:"把茶杯盖直接放在直尺上滚一周,就能滚出周长。"师:"也是一个智慧的办法。"生3:"老师,他们的办法书上都有,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不同的教育制度造就了知识分子不同的职业选择及职业特征.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职业选择单一,不能出仕就只能退而为师,而且两种职业之间差距悬殊.而在新教育制度下,知识分子职业选择逐步多样化且职业之间具有平等性.这种职业选择及特征的变迁使知识分子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指的是所谓具有士大夫精神的知识分子,新教育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则指的是拥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或专家,这两类人都可以说是受过高等教育且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3):107-110
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务部门的协同育人,进一步优化夯实高校与法检、律所的合作,是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要抓手。现阶段存在双向融入度较低等问题,应从构建"法学教育共同体"的高度,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双师联合培养制度",建立"全流程实习制度",延长学制年限并重视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一、师专图书馆职业道德特征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而师专图书馆职业道德则是图书馆员在师专图书馆这个特定的职业劳动中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实录(课前与学生交流有关小动物的话题。)1.检查字词,初读感知。师:丰子恺老先生曾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他们家的白鹅——(出示课件,课件显示白鹅)。大家注意以前白鹅的"鹅"字是这个样  相似文献   

12.
师:有一个字,大家解释一下:"问之,则曰"这个"则"字是什么意思? 生:却. 师:还有别的解释吗?  相似文献   

13.
万事师表,无边师魂。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都应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赖以生存又蕴有巨大价值的职业与我或许是种千古之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数高校现行的"奖惩式"教师绩效评价模式,是一种只重结果不重培养、对教师资源进行掠夺式使用的评价模式。国外倡导的"发展性"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虽然是教师绩效评价的一种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这两种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构建了循环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万事师表,无边师魂。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都应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赖以生存又蕴有巨大价值的职业与我或许是种千古之约。——题记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应注重职业化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鸣 《教育探索》2000,(11):78-79
一、职业化人格的界定  所谓职业化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与发展社会职业肯定的过程中,由于将职业规范加以自我内化,所逐步形成的一定的人格模式。高职教育中的职业化人格是一种准职业人格。因为,在校受教育者还没有完全彻底地进入社会职业的生存状态,仍处于“书生意气”向“社会职业人”的过渡时期,他们担当的社会角色,仍保持着一种社会职业的“预演进行状”,实质上是由一种“非独立人 (学生 )”向“独立人 (社会工作者 )”不断转化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化”的过程中,重在其人格之中熔铸更多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的时候,我一直以 为我以后是搞物理的,因为只 有物理学家才是这个世界的巫 师,掌握宇宙最深层的秘密, 默默地守护我们的常识,不让 我们陷入癫狂。后来我阴差阳 错做了新闻,离"物理学家" 这一神圣职业越行越远,每天 做着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以 文字"客观描述"这个世界。 不过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 毕竟我现在被这个花花世界污 染得无法静下来做任何"出世" 的事情。唯一还能体现着我对 少时理想联系的便是我对科学 家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企业职教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岗位培训之后,企业职教的兼师队伍逐渐壮大,并存在着有增无减的趋势。兼师职业是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一种职业活动。对于如何实现这一职业活动目的,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同样存在着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企业职教的工作质量、教学质量与所聘兼师的治学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加强职工教育兼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兼师“热爱职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服务。所谓企业职教兼师职业道德,就是担任兼职职教教学任务的从业人员,在从事其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兼师职业道德是与其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及科技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对兼师人员所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依据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规范体系,兼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与专职教师的师德规范体系相一致的,同样是由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范畴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以上师德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兼师的道德原则是在职教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  相似文献   

19.
李小燕 《小火炬》2012,(9):28-29
书籍是一种最奇妙的媒介,分量不重的一本书,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智慧,更给他们自信、欢乐和力量,是汲取不尽的"心灵鸡汤"。阅读为童年打下"精神的底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0.
心理活动课的开设,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心理活动课的开展要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然而,许多教师在深入了解这个"原则"后,觉得课堂更难构建了:"重感受,不重认知"意味着以往用于构建课堂框架的知识结构不复存在,课堂对于师生交流的深度要求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重引导,不重教导"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反应的回馈要更加细腻、人情人理;"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意味着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努力营造一种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愿于、乐于敞开心扉去观察、体验、反思——而这三个层面,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现场反馈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