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和白先勇,一位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两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的作家,因为同样居住过上海,同样被上海所迷,同样创作了许多上海小说,让本来平行的两人有了交集。解读张爱玲和白先勇两位作家创作的上海小说,可以发现两人对于这座城市所诠释的两种感伤。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和朱淑真堪称宋代女性词坛中的双璧。二人有着相同的叛逆性格和卓出的才气,同为女性作家,李清照除了有女性的细腻之外还兼有男子气概胸怀,而朱淑真却把女性作家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另外,李清照的二人的视野也有阔狭之分。同样的才情,同样的叛逆,风格却截然不同,主要是因二人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气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22,(1):19-23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对哑巴、疯癫人、孩童等“非常态”的人物角色的叙述,以此叩问现代性语境中“带面具”的人和世界,透析出生命最原初的镜像,并以此反思现实社会,扬善显美。  相似文献   

4.
幽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能给人以快乐、趣味的文化娱乐。但因各民族、各国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不同,在世界花园内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幽默文化。同样一则笑话,在中国可能逗得人哈哈大笑,但到了外国,它可能就没有什么好笑的。中国应是最懂得幽默的国度。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理应了解“中国人的幽默”方式,做一个幽默的人,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增加一些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在一个张弛有度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学习、工作。一个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5.
协意识;应试教育的加剧则使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强化训练很充分,但缺少一种深度的精神发育与超越个人小我的对他人与世界的情感认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那就是80年代人是在港台流行文化的浸染之中成长起来的,对流行文化有一种超常的敏感,更易于沉溺在港台流行文化所营造的温馨与浪漫遐想之中,这使得他们与真实现实世界之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隔阂与疏离,习惯于生活在个人想像的生活世界之中,不大愿意去接受现实中与个人意愿不相吻合的事物。正因为如此,他们与六七十年代人相比,表现出更健康、活泼、对新鲜事物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富于…  相似文献   

6.
“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环境、工作性质和个人品质等因素而形成的经常性的一种行为。作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习惯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总是生活在文化之中,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为文化所塑造。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义的概念,但无论文化概念有多复杂,文化总离不开人的存在。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高校中,同高校文化有着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
人物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的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在文艺作品中,指的是作家笔下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人的性格特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理解起来就有点复杂。如何解读文艺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谈谈解读技巧吧。  相似文献   

9.
论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外机制●王东宇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每个人之所以成为独特的个体,就在于他自身特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习惯与社会的面貌息息相关,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另一个民族,就在于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还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2.
“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然而在读了美国励志作家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之后,我深感震撼。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34-139
作家审察生活的方式包括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的方法两个方面,从"五四"新文学开始,历经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有着多次不同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方法的转换,但除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之外,最重要的是从阶级视角向文化视角,以及从理论性、模式化的阶级分析方法到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的转换,这是文学的文化性本质的回归。社会视角,生活视角,阶级视角都可以产生好的作品,但是,最为深邃的还是文化视角;社会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都可以作为作家分析生活的方法,但是文化分析方法,则是最为深刻的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方法之中,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作家对审察生活的方式的选择,当然最后由作家个人所决定,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尚有重要的时代与社会的因由。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来说,它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教师讲究礼仪美,对于发扬礼仪传统、提高全民族素质、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适应环境与个人的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一生打下良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风俗、习惯等,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简言之是人们生活的整体样态;伦理是指人们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化和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从日本文化类型入手,力图阐明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泰华作家司马攻主要通过他的怀乡叙事来重新构建生活经验断裂后的文化身份,以此来释放身份焦虑。司马攻的身份焦虑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移居所造成的两地生活经验断裂后的个体文化身份焦灼,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失落与追寻的民族文化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在内的复合体。就制度、行为及心态三个层面而言,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其目标是改善人格,而最终成果是形成稳定的集体人格。  相似文献   

19.
张春燕 《文教资料》2014,(16):32-33
萧伯纳通过卖花女伊莉莎的蜕变,揭露了个人在文化积累上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权利和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布尔迪厄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究了语言和资本、权力的隐秘关系。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实践的社会空间:文化同样是支配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7,(6):50-50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