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寇准为北宋时期一代名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极为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力挽狂澜,一举扭转战场颓势,为维护北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文通过对澶渊之役前后相关史料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力图揭示寇准分析形势、知人善任、和谈力保宋朝利益的历史本相,深入认识寇准对北宋初期宋辽军事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胞弟,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参加了金田起义,进军江南的战斗,在西征中战功赫赫,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天京事变后,被任命为后期太平天国五军主将的右军主将,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物,但后来他叛变革命,成为天国的叛徒,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人们极少谈到他,文学界对太平天国后期的其他五军主将都有研究,唯独对这位五军主将没有专文谈到过。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他后来叛变了革命而否定他以前的功绩。本文拟对韦俊作一个…  相似文献   

3.
傅作义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名的爱国将领,在40多年的军事生涯中,形成了丰富而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以兵为本是他军队建设的立足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他军事建设的主线;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战略战术是他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傅作义领导和参与领导了长城抗战,缓远抗战,忻口会战,五原大捷等一系列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役。为粉碎日本侵略“西进北犯”的企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的治军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强调必须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必须培养优秀的军官队伍,必须把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摆在首位,必须做好军需工作。应该充分肯定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但是把他吹捧为“军事天才”却是荒谬的。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战争开始时就有的,而是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胜败的经验教训才具备的。  相似文献   

5.
范蠡弃官从商的历史地位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蠡是春秋末期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勇而善谋,入仕忠心报国,建功立业,官居卿相而不慕爵禄;务商求富而不贪财,以惠及民众为归宿,成为为官为商的楷模。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领域的建树及其开创的弃官从商的人生之路,表达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曾文晖 《成长》2007,(1):62-63
拿破仑在欧洲军事、政治舞台上的杰出才能和辉煌业绩,使他成为法国人崇拜的偶像。因此,成为皇帝陛下的秘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拿破仑的秘书毕竟不是好当的。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与抗日战争罗正楷,路爱林在抗日战争中,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领导才能。值此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一伟人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及其所阐述和制订的各项军事、政治、经济措...  相似文献   

9.
蓝斌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114-115
邓演达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他在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其中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建立农民武装的思想等,在指导北伐战争和反对蒋介石军事独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秀清一生与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小农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犯下的一些错误不仅引来杀身之祸,并且动摇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导致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落。但他戎马一生,其出色的政治和军事领导才能仍值得人肯定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著名湘军将领。他与乃兄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又同曾国藩一样,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曾任浙江、湖北、山西巡抚和两广、两江总督,从政数十年,深谙为官之道。他执政期间的吏治思想既是对前人经验的传承,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曾孝序以荫补入仕,重视吏干,求真务实,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善于断案,长于治郡;不畏强权,且可以英勇抗敌,在两宋之交的动乱时代,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相似文献   

13.
诸葛恪是孙吴侨寓人士少壮派的主要代表,以才思敏捷得孙权赏识。太元、建兴之际,恪受命为少主孙亮之首辅,主持孙吴军政。为提高声望、巩固权位,诸葛恪对内进行政治改革,对外一再兴师北伐,激化了孙吴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恪虽才思敏捷,但不长于实际军政,又刚愎自用,以致丧师亡身,孙吴政局也由此步入衰途。  相似文献   

14.
晚唐时期,宰相裴度以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文韬武略的才干,促使割据50多年的魏博六州、淮西各州、成德各州归顺朝廷,结束了自“安史之乱”后的割据局面,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维系国家20多年的安危。  相似文献   

15.
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因军功入仕,多次担任地方要员,在管理地方政务、参与洋务方面,政绩突出。在任职的各个阶段,刘瑞芬都能审时度势,实干兴邦,忠于职守,勤勉有加,成功地给自己担当的角色添上浓墨重彩的妙笔。作为地方官员,他在筹饷征税、清理词讼、整治吏治、厘正民风、关心百姓疾苦、崇文兴教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在晚清风云际会之际,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关注的官员。  相似文献   

16.
仕隐矛盾是困扰苏轼人生的一大问题,也是其词中所表现的一大主题。在此二难选择中,苏轼既执著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又始终怀有强烈的的归隐情结,并最终以“心隐”的方法对这个心理问题进行了自我化解。  相似文献   

17.
贾政是《红楼梦》系列人物中活得最辛苦、内心最苦闷的人,也是荣宁二府老爷们唯一的“正人君子”。他以孔孟之道修身,谦恭孝顺,“端正方直”,仕途之路却郁郁不得志。对日趋没落的家族,充满失落和危机感,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怆。他自命清高,迂腐古板,老大才疏,治家技穷,育子无方,左右支绌,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8.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以"隐逸诗人"、"田园诗人"的姿态出现.殊不知,他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隐逸的矛盾之间,并虚构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人类社会.然而,不论"仕"还是"隐",陶渊明都保持着"抱朴含真"的内心本质.  相似文献   

20.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兴兵入侵后藏,五十六年(1791)第二次入侵,这战争暴露清朝治理西藏问题,因而乾隆五十七年(1792)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此章程规定藏内诸事应统归驻藏大臣管理,由驻藏大臣整顿边防、吏治、财税各方面。道光二十四年(1844)发生诺们罕被控案件.呈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执行问题。诺们罕担任达赖喇嘛商上摄政,扩大职权侵欺达赖喇嘛商上库银以及田庄,而聚集财富于他私人的祝庆寺。任用职官方面,诺们罕从未与驻藏大臣协商,纵容属下勒索喇嘛。又,诺们罕私自给商民照票,让他们往来西藏与边境的贸易。清朝政府按照喇嘛例文六条“喇嘛等犯罪令先革退喇嘛”,将他剥除袈裟革退。诺们罕诸多贪渎罪状,并没按照《大清律例》监守官吏侵盗仓库银两一千两以上例,斩监候处决.仅将他发遣黑龙江。这案件所呈显清朝对西藏的宗教政策,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