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张永红的文章《探析否定式新闻》。 文章说,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的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这些新闻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用否定的角度比肯定的角度更适合表达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也决定了否定式写法在新闻写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莹 《记者摇篮》2006,(8):29-29
从“南京零距离”到“1860新闻眼”.南京,在电视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全国各地方台争相效仿的标杆,南京的民生新闻走在了前面,问题也最先暴露出来,在南京本地新闻进行了充分竞争后,民生新闻已经几近饱和,甚至出现了崩溃的趋势,这就提醒从业者应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6.
第一.闪现型新闻敏感。在无意中碰上新闻信号就立即直接与头脑中潜伏信号相印证从而识别其新闻性。运用这样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新闻敏感叫闪现型新闻敏感。从记者主观上看,他并未特意去找这件新闻事实,甚至可能正在专心寻找另一条新闻或毫无寻找新闻之意。处在无意之中。但是。突然出现了机遇,想不到的新闻事件在眼前出现了。别人不觉得它是新闻,而记者立即判断出这是一条好新闻。从客观上看。这种新闻信号生得突然.灭得迅速.瞬间即逝.如不立即识别也可能就错过了机会。有位记者上班路上,  相似文献   

7.
孙玉双 《新闻传播》2006,(11):68-68
目前,娱乐新闻在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闻失真的现象。本文仅就其表现形式、失真原因和整顿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9.
眼下,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条件下,近年来新闻官司也出现了上升趋势。当前,新闻工作者成为被告而对簿公堂,许多是由于出现新闻侵权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就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0.
尹超  尹增刚 《青年记者》2006,3(9):59-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也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勿庸置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甚至司法公正)、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加,“新闻官司”(新闻侵权诉讼)时常出现,“媒介审判”①对司法审判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限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科发育不够成熟的地方,这里不作详细叙述和论证,本仅就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缺失)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媒体如果没有新闻,就好像一个软体动物。这句话形象的表达出了新闻对一个媒体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随着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媒体为了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新闻采编力量,这在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的庸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界内部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唤和思考也屡屡通过新闻传播途径与读者交流,给千呼万唤的新闻立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社会范例和理论依据,使新闻立法的呼声中理性的成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大河报·新闻周刊》在1998年6月创刊后,依托新闻事件,或通过新闻本体的操作,或运用周密的新闻策划,在省内媒体中较为系统地刊载了一批高层次理论文章,形成了河南新闻界既能阐发文化积淀又有前瞻意识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声音。 (一) 新闻立法的呼唤主要源自舆论监督,就是说,舆论监督的现状是呼唤…  相似文献   

16.
储继华  刘晓云 《新闻传播》2006,(6):65-65,67
在娱乐新闻不断繁荣的同时,各家晚报娱乐新闻版面也出现了“千报一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家晚报的娱乐新闻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由此造成独家新闻、特色新闻越来越少。从晚报娱乐新闻版面所面临的这种状况看,如何打造晚报娱乐版特色已成为各家报纸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18.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19.
陈凯君 《今传媒》2020,(4):61-64
数据新闻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兴起的新闻版块。正是因为伴随着的大数据资源的特殊性,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据新闻生产的权力出现了位移,数据平台出现了数据新闻资源垄断等新特点。权力位移与资源垄断进而对新闻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除了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视角进行伦理探讨外,还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环境学角度对数据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郝斌生 《新闻与写作》2003,(1):20-21,22
近几年新闻传媒界出现了一个新词——“新闻策划”,而且这个新词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我以为,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宣传计划、提纲,在一个阶段或一个领域内,对新闻报道工作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统一行动,还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但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新闻谋划、新闻运作、新闻导演等等,麻烦就很快找上门来。事实上,“新闻策划”一词的提出怎么能不让人往谋略、运作、甚至炒作等方面去理解呢?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策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