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NEET族之家庭教育应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NEET族的概念与构成1.NEET族释义“NEET”一词是英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的缩写,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既不升学也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类似情形。出现了20多岁的成年人仍让自己父“母养活”的现象,美国将他们称“为归巢小孩”(Boomerang Kids),日本、台湾叫他们尼特(NEET)族,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他们为“啃老族”。①在英国“,NEET”主要存在于16岁~18岁年龄段,约占总数的10%②,而且大部“分NEET”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在美国,按照美国…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2005,(14):9-10
孩子不就业已成家长心病,教育缺陷造就“NEET族”,我们不愿聘用这样的人,NEET族大多身无长技,总不就业会与社会脱节  相似文献   

3.
Oversea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NEET族人数近百万 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于IO月14日发表的《青年无业者状况调查报告》称,2003~2008年,韩国青年中NEET(啃老)族已经由83万人增加到了近百万,而与此同时,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者人数则由48万人减少到40万人。对此,相关负责人称“NEET族的失业者比非NEET族的失业者就业的可能性要更低,并且就业后其工资水平也很低。”  相似文献   

4.
“NEET现象”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Training的缩写,意指在结束学校教育以后,那些不升学、不工作,也无接受职业培训意愿的、处于15至34岁年龄段的失业人群,后陆续被日本等国引用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扩大的年轻人失业、无业和不就业现象。近年来被我国媒体称为“啃老族”或“傍老族”的出现正是NEET现象在我国的反映,是呈日益扩大化趋势的青年就业问题的一种表现。能否客观地解读这一现象,是寻求解决办法的关键。与“NEET现象”论者的理性和客观不同,“啃老族”或“傍老族”论内含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NEET"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NEET”问题逐渐成为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该问题之所以产生,年轻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薄弱等客观因素不可忽视,同时也有就业积极性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日本政府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NEET”问题的解决需要日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NEET现象"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意指在结束学校教育以后,那些不升学、不工作,也无接受职业培训意愿的、处于15至34岁年龄段的失业人群,后陆续被日本等国引用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扩大的年轻人失业、无业和不就业现象.近年来被我国媒体称为"啃老族"或"傍老族"的出现正是NEET现象在我国的反映,是呈日益扩大化趋势的青年就业问题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不参与工作的中国"NEET"族数量的日益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质疑也越来越多.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职校毕业生.本文主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现象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NEET"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人。近几年,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NEET人员,这不利于城郊农村持续发展。该文结合对浙江部分地区的调查,提出城郊农村NEET人员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媒介这几个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其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不匹配,导致这几年"城郊"这个区位出现NEET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个案作为导入,试图针对"NEET"族的特点.借用社工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服务三大工作方法,提出了教育援助的策略或方案.旨在通过对社工视角下教育援助方式的多角度探讨,尝试为NEET回归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受新冠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呈现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就业期望同质化问题突出、“慢就业”和“NEET族”有所增加等现象。新冠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影响深远,供给叠加竞争压力倍增,毕业生合法权益维护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市场、高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1.
“啃老族”行为选择的动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不参与工作的中国“NEET”族数量的日益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质疑也越来越多。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职校毕业生。本文主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现象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昆明”一词是个南亚语词,其本义是“人(人们、人民)。”昆明族当初应是一个南亚语民族,后来在汉藏语人南下的浪潮中,有的部分南迁,有的部分被同化,昆明族中的南亚语民族的成分渐渐淡化,汉藏语民族的成分越来越浓,最终成了汉藏语民族,但其族称却仍然是南亚语的。“巂”是个汉藏语词,本义也是“人”。“巂”人当初就是个汉藏语民族,这点与昆明族不同。孟高棉语民族中孟族的族称“孟”、芒族的族称“芒”、莽人的族称“莽”等词,与“昆明”、“吉蔑”、“高棉”等词同源,而本义也是“人(人们、人民)”。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NEET”族的透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的增加,"NEET"族的涌现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加强关注和管理,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切实的服务、指导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X活族”新词是指“快活族”、“慢活族”、“乐活族”这样新出现的带“活族”的词语。“X活族”新词的句法和语义构成比较复杂;语用上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二次创新和非常规性、音译兼意译,洋为中用的特点;修辞上巧用对比、转喻和概念整合手段,具有形象创新、词约义丰、直指本质以及陌生化的功能。“X活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中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 市场需求十分殷切,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学历NEET族爆发,大学生就业率为 72%,如果减去不去录用单位报到或到岗不久就辞职者,就业率仅有60%。  相似文献   

16.
在各式各样的招聘会中穿梭,在各式各样的求职海报前徘徊,求职的大学生是否在想:“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我”、“为什么没有既轻松又有很多MONEY的工作”。迷茫的大学生有不少人已经成为“NEET”一族(即Not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意为不工作,不上学,不受训的缩略语。)其实找到工作不是目的,通过职业规划寻求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才是最终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计划的求职,其成功率是难以保证的,求职成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而职业发展是以职业规划作保障的。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尼特族(NEET)是指Not currend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即不工作、不升学、不进修也不参加就业辅导。或被称为"归巢族"、"啃老族"、"御宅族"、"宅男腐女"等,具有"全球化"色彩。最早起源于英国。尼特族的主要症状是"丧失欲望",其抗压性、受挫性及稳定性都不足,人际关系欠佳,社会人格的残缺和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等。大学生成为尼特族是对  相似文献   

19.
黄兰兰  黄伟 《现代语文》2009,(12):130-132
“X门”族词进入汉语之后,逐渐脱离其本意,泛化为“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从它的生成机制、构词特点和应用来看,“X门”族词及类似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X门”族词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天你捏了吗?”“心情不爽。去超市捏一捏。”近日,这些口号频现各大网络论坛,“捏捏族”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何谓“捏捏族”?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