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正>一、内容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革命的评价。二、设计理念设计这节课应该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水平。在设计内容时尽量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是影响晚清政局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前者爆发于1851年,后者爆发于1911年,尽管两者在发生时间上相隔半个多世纪,革命性质也迥然不同,但是太平天国革命对于辛亥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剖析洪秀全和孙中山政治思想内容的关联性和发展轨迹的相似性,揭示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联系的必然性,更深刻地说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一)洪秀全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都源于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经历了“改邪归正”到“斩邪留正”的过程洪秀全自幼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立志长大谋求功名,然而在1843…  相似文献   

3.
1912年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喀什地区爆发了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章论述了运动的开端、高潮和失败的原因,分析了喀什哥老会在其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共九章,选入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这两章是描写辛亥革命发生时,阿Q要求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的经过,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有力地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这两章在《阿Q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第七章《革命》是情节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写阿Q由沉醉于精神胜利,到萌发了朦胧的革命要求,开始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胜利。第八章《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写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狼狈为奸,扼杀农民的革命要求,断送了辛亥革命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事变。而居于祖国边陲地区的内蒙古人民也加入了革命的斗争,成为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革命堪称内蒙古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民族觉醒,拙文试图通过分析辛亥革命前夕内蒙古社会矛盾及内蒙古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辛亥的爆发后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等内容来探究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族觉醒的过程及其独特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场伟大的变革为什么会发生?导致这场革命爆发的推动力有那些?数十年来很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诸多导致辛亥革命爆发的因素。本文在学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晚清回国留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角度来探讨一下导致这场革命爆发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期,人民与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积深,烟台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山东省乃至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听了若干节高中新课程“辛亥革命”一课的课堂教学,还连续观摩了具有竞赛性质的省、市级同题优秀课。笔者翻阅整理听课笔记时发现,这些课在设计处理和讲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时,有一个惊人的雷同问题,即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两个事件,简单地归结为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背景与条件。大致相同的表述是:清政府为挽救危机、维系统治,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七、八两章"革命"与"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写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该部分的开头。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辛亥革命的消息波及未庄,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使人心很动摇:  相似文献   

11.
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的革命宣传,尤其是排满宣传,对于动员广大汉族官僚、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参加辛亥革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们的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不仅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清统治者的极大恐慌,而且也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们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主张,尤其是他们以革命和国家为重的大局意识,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其作用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革命派,也就没有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爆发后 ,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 ,采取了扶持革命敌对势力和对革命直接进行了干涉的政策 ,使革命派面临巨大压力 ,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 ,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 ,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导入”无论是对于一堂课、一门课还是一个教学单元而言都是重要内容,前两者在研究中已有普遍讨论,但对于教学单元的导入目前还未引起重视。以章导页为载体是章导入教学的捷径。文中通过教学案例佐证,提出了高中物理教材章导页作为章导入教学载体在观念建构、思维形成和串联教学三个方面的应用模式,以此充分发挥教材章导页的潜在教育功能,上好整章导入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高效整合。  相似文献   

14.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七、八两章“革命”与“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写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该部分的开头,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辛亥革命的消息波及未庄,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使人心很动摇: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在辛亥革命前后,全国大约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在近二十几个省、市、地区,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运动,其中有不少革命志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华民族的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现将我们接触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简介如下:一两广各族广西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武昌起义前,广西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1906年冬,钦州三那(那彭、那思、那丽)壮、汉族人民  相似文献   

16.
廿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取得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变为失败。人们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一般都认为是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也不愿意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因而造成失败。这种论断无疑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论断,只是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并没有说明辛亥革命何以由胜利迅速转为失败的问题。近年来虽有论者涉及到财政困难这一问题。但也没有认识到无法摆脱财政困难是造成辛亥革命迅速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笔者想就此问题略陈  相似文献   

17.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8.
列强对华政策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采取了扶持革命敌对势力和对革命直接进行了干涉的政策,使革命派面临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进行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爆发后约3个月,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持续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垮台。辛亥革命并未按照革命前孙中山设计的革命战略进行,且孙中山、黄兴等当时都不在武昌,因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清廷统治日趋腐朽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广大民众对其失望转而支持革命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实际传播以及运用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的社会国情相结合,继而实现了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在建设以及革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解决。相关史实现实,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在爆发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一、辛亥革命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