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事。青少年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要被社会环境所熏陶和感染。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定要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德育工作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依靠社会的教育因素。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织,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城市小学德育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美国公立学校属于社会公众,通常在不妨 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对社区所有 个人、团体和组织开放。 一、向社区公众开放学校设施 在美国,社区使用学校设施前,由学区董 事会制定一个有关社区借用学校设施或涵盖来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教育不应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如何让全民参与教育,让国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内,让教育社区化也许是一条出路。一个社区的学校教育同社区居民的利益紧密相关,如果把学校置于社会大背景下,以社区为依托,在学校校长、社区居委会共同组织下,协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教育、参与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构成一个开放式的新的教育体系,必将推动本社区的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沟通合作是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也由此具有了鲜明的社区教育属性,并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容共通、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合作以及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而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区发展与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建设乃是学校发挥其社区教育功能的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一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区教育 ( Com munityEducatio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交互关系 ,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否协调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时常会产生矛盾。例如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 ,一些学校急功近利 ,无视社区教育的功能 ,对社区工作不闻不问 ;而社区群众、家长也时常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衡量学校教育 ,不能全面公正的评价学校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作用。其实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的加速、职业迭替的频繁、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变教育只是青少年的事,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改变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意义。但是由于对社区教育理论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文本在总结我区社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社区教育定位、办学思想、社区教育功能、运行机制,以及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社区教育内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开放,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由松散变得紧密。本文从人的完整教育的诉求和学校组织良性发展的需要两个不同侧面,重新审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充分认识学校是社区的学校,社区是学校的社区,学校与社区依存共生。学校要自觉地开发与利用潜在社区资源,规划学校的发展、丰富课程资源、改进办学效能,提升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问题分析张燕最近,我有机会接受国家教委委托,同一些幼教同行对安徽贫困地区实施“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项目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结合近年来参加北师大社区教育课题的经历,对社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深感农村...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发展及其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教育从开始时的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学校社区教育,逐步拓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包括青少年)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跨入新世纪,社区教育已开始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新格局,促进了教育与社区(社会)的结合,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显示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校资源尤其社区学校是城市社区教育的基础资源.文章从供求状况总量分析的角度,运用实证运算方法,分析出我国城市社区教育学校资源存在着巨大缺口,而城市中小学学校资源却趋于相对过剩.由此,文章依据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提出城市中小学校资源应向社区教育合理配置,并从社会力量办学和城市住宅小区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社区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3.
论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同社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附,双向服务的。学校是社区中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离不开社区,学校教育必须依托社区,否则,学校便成为脱离社会的“孤岛”,学校既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 双向服务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功能都必须是定位于互补互助、共  相似文献   

14.
毛伟霞 《考试周刊》2009,(13):179-181
本文首先论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对社区、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其次就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建构一个学校—社区—家庭协调互动的全方位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校园课余生活的主要活动舞台,一个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好坏体现出学校学生群体运动的水平,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体育教育的影响大小。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育社团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社团的管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在社区体育中的作用,促进学校、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增强中小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及社会责任感?如何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怎样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面对上述问题,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与辖区内的南苑小学通过整合学校与社区资源,探索出学校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支点,构建起一套由家庭、社区、学校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体系,开创了社区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教育小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产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结合点,在于通过作为社区与学校整体互动的教育小区这一组织形式,发挥社区与学校对教育的统整。教育小区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教育优势互补。教育小区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学校与社区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近年来,乡村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出现障碍,部分学校与社区完全隔离开来。笔者在对湖南大金村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全能型社会时代的大金村小学在探索学校与社区有效互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实行学校管理村社化、教学场域开放化、教学方式实践化、教师来源本土化、人才培养社区化等。为了促进当代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笔者建议:重新建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乡、村各级组织的办学积极性;加强思想宣传与教育,明确学校和社区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拓展学校与社区沟通的渠道,营造学校与社区良好互动的氛围;学校要密切关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迅猛发展,给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挑战。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了社区教育要为创新创业服务。本文在创新创业提出的背景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区教育的本质,分析社区教育服务创新创业的必然与应然,总结出社区教育服务创新创业的路径,并提出社区教育服务创新创业需要建立社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机制,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将社区开发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新课堂,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课题。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好社区实践活动,把学校所在社区作为学生全面教育的校外课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成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