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目漱石的文作创作,以小说的成就最高。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多蹇命运;蕴含着内涵丰富的道德意识,冷峻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本文拟通过对他各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探寻其创作发展过程中主题的转换轨迹,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并对漱石文学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艺术成就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白色旅馆>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以"平庸现实"为经,以"审美幻象"为纬,以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哲学观点为骨架,利用反讽和戏仿的文学形式编造而成的一部"反神话"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丽莎具有"一分为二"的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3.
概述中国幽默文学的历史,并以<西游记>、<阿Q正传>及王蒙的小说为例,分析中国幽默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文人的笔下,小说与八股文呈现出奇特的关系一方面是小说对八股文的批判.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由小说来执行批判八股文的使命,已在明末清初.在这一方面,与<儒林外史>相比,<聊斋志异><红楼梦>各有为人们所忽视的特色;而其它"人情小说"则是"三大名著"批判八股文的先声.另一方面,文人从各个层面将小说攀比八股文,淡化小说与八股文的界限.这一策略大大扭转了人们重八股而轻小说的传统观念,有力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小说作家和评家则从这种攀比中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5.
认为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的近作<青春的舞步>,表现出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青春与人生的无奈;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笔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在写政治人物时涉及到了一个天水籍官员狄斯彬,历史上真有其人.和史实比较,小说中的人物既有艺术真实,也有历史真实.但小说作者对史实改造过多,容易形成人们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误解,需要辨明.同时,由塑造这个人物可以体察<金瓶梅>写官员时所用的史实"我化"手法.还可以由作者对狄斯彬的熟悉程度推测小说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德性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表现出了很大的一致.因此,借助其德性论对新时期文学进行反思,对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冲突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读者中心理论强调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解读后才能成为文学作品.托妮@莫里森的<娇娃>以它独特的人物身份不确定性,通过客观的展示,为读者的各种解读提供了可能.小说在吸引读者积极参与阐释其意义的同时,展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肮脏、人们又最不愿意启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0.
日本诗话是中国诗话域外繁衍的一大支脉.日本诗话与日本汉诗、中国诗话、中国古诗之间密切错综之关系,使其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日本诗话对于开拓我国古代文学的域外追踪研究和汉字文化圈内比较文学研究,是极为珍贵的资料,但国内迄今尚无专论.实际上<日本诗话丛书>所收日本诗话为59种,包括狭义诗话38种,广义诗话21种;和文诗话29种,汉文诗话30种.日本诗话可分为诱掖初学之诗话、品评鉴赏之诗话、论述日本汉诗发展史之诗话、诗学论争之诗话等4大类,各有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