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河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男人,很矫健,这与他1.84米的高个有关,也与他曾是浙江省军区的篮球后卫有关。他的原名叫小卫,河是他给文学的命名。以前我在《温州日报》编副刊,在来稿中发现他的散文,稿子好,我便发了。以后常在一起聚会,更多的是谈文学,自然而然就成为写作圈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先来了法国,随之他去了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3.
一米八八的个子,很魁梧。一头披肩长发,很现代。一副朴质的脸孔,很忠厚。一 心画的是钟馗,很古典。 陈光林岂能不使人过目难忘。 安徽省美学学会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与安徽教育学院联手办了一次美育讲习班,我在那里讲了一次“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陈光林是听众之一。 就凭这个缘份,他最近一打电话给我,说了个子丑寅卯,我就想起了他。 他来了,带了画,带了大量画作的照片,还有一摞子关于他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4.
孙群豪 《文化交流》2016,(10):46-49
正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斗禾 《文化交流》2010,(5):39-41
孙建江是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我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童话艺术空间论》《文化的启蒙与传承》等专著。初识孙建江给我以平和沉稳却不乏儒雅的印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他是一员有追求有建树的骁将,然而他的创作成果也很丰硕。其实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版了《雨雨寓言集》。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我写过一本《曾宓评传》的缘故,《文化交流》杂志于曾宓先生在浙江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展出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的前一天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够就此写一篇文章。当即与曾先生联系,可是曾先生表示最好不要写。这是因为曾先生一直很低调,不想就此事来一番操作,他是真诚的。之所以还是动笔,一则因为《文化交流》杂志的编辑是我十多年前就很熟悉的老朋友,再则这是文化杂志内容的需要,我不动笔杂志照样也会刊登这方面内容的文章,何况艺术家捐赠作品给博物馆是艺林佳话,在当下这样的环境里是很需要大力弘扬的事情。3月15日,…  相似文献   

7.
我故乡的龙井茶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饮品之一,但这一次却是与龙井茶之外的茶相约相会去了——武夷山岩茶,潜在的新欢,我被他的健康明亮诱惑了。 提及武夷山岩茶,我是用男性的“他”来进行称谓的。因为武夷山这个地方碧水丹山,我以为是很男性的;还因为古代深居此山中讲学的大儒朱熹,我以为是很男性的:还因为扎根在武夷山岩的茶们,我以为是很男性的;他甚至是有  相似文献   

8.
我们回头见     
"亲爱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医生曾经告诉我说,如果我去您那儿吃煎饼,您会很高兴。我非常想去您那里做客,但是没有时间,一会儿是化疗,一会儿是放疗……也许,您可以来看我——如果这样,我会很高兴的……"这是一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俄罗斯孩子写给总统普京的一封信。这个孩子名叫季姆卡,他因患有严重的白血病而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来,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医生不得不建议把他送到莫斯科接受治疗。因为季姆卡不愿意前往莫斯科治疗,医生们于是骗他说:"在莫斯科可以到普京总统那儿去吃煎饼。"就这样,有关普京总统会请吃煎饼的想法在季姆卡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到了莫斯科一家医院后,季姆卡很快就给普京总统写下了上面那封信。信发出后不久,季姆卡收到了一张贺卡和一辆遥控小  相似文献   

9.
大哥那个人     
伊朵 《文化博览》2006,(4):48-49
大哥其实是大姐夫,他是个孤儿,靠好心人的资助读完了大学,毕业时又靠我爸爸的关系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虽然做了我家的上门女婿,但妈妈一直不喜欢他,看不起他。大哥却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说起大姐给他织的毛衣,谈起爸爸让他陪着下棋,都是一副乐滋滋的样子。大哥在家里始终任劳任怨,对谁都是那种憨憨的微笑。我读高中时,大哥每天很早起来,生炉子,淘米,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次在电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在美国美中友协的老朋友姬恩告诉我一个故事:一次,她接待一个中国代表团。临回国时,代表团团长很想给他夫人带个象样的美国礼品。于是,姬恩带他去了相当高档的西尔思百货商店。挑来挑去,他终于选中了一双皮鞋和一个背包,设计新颖,制作也很精美,当然价钱也不便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位老师,姓荣,今年四十岁,十年前,在一所乡下初中教书。他每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是200元左右。现在,荣老师已经变成当地的大富翁。这十年来,他在县城河东、河西车站各开了一个批发部,又承包了县城最大的宾馆,并在县城的小流域支河开发了小河漂流,现在他的固定资金已达到500万元以上。但他热爱山区教学,还在学校上课,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他是一边教学一边遥控做生意。每次同学聚会时,他经常给我们上课,给我印象最深是他说的一句话:想发财,就是要积累原始资金。他告诉我们他做生意的过程。当时,河东车站旁边还很冷清,但他将原始积累的资金一…  相似文献   

12.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  相似文献   

13.
郭嘉 《文化交流》2012,(6):49-52
提到海飞,很少有人真正认识或是了解他。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热播剧《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剧的编剧,同时身兼杂志主编等职务。我觉得作家好像骨子里都带有些许清高和傲气。但在见到海飞后,我的所有想象全被否定,他很随和,也很幽默。与他聊天,会被吸引着去仔细聆听,听他的过往,听他为写作付出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他说永远听从我的话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开粮店.当时的驻军一度住在粮店,驻军统领张作霖和我父亲结识,相交很好拜了把兄弟.张作霖看我读书很用功,常夸我是女秀才.后来,他向我父亲提亲,说他大儿子很听话,肯上进,将来也要在军队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女秀才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歪斜的视线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在同一地点看见一位乞讨的老人。当心情不错又有零钱的时候,我就会往他那破得不能再破的帽子里扔几个硬币,然后便得意洋洋地离开。那天天色已经很晚了,远远地看见那个老人。心想,"他也在加班?很有敬业精神嘛!"不过等我办完事情重新经过那条路的时候,老人却不见了。我正在纳闷,却突然发现他正接过从中餐馆叫外卖送过来的糖醋肉段,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我顿时张口结舌,乞讨的人竟然也叫外卖送糖醋肉段来?忽然觉得这么长时间给他的钱真是可惜了。从那天以后,我开始用轻蔑的目光看那个老人,甚至连十块钱的硬币也不给他。换句话说,老人己失去了我对他的怜悯和关心。几个月后的一天,下着雨,我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17.
董明珠 《职业圈》2012,(1):42-44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报社有个做广告的同事说,他有个好友对新闻写作很感兴趣,最近四处游历,写了很多游记,问能不能给我们报社供稿。我说可以看看。  相似文献   

20.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素来怕听人唠叨,尤其是有学问的唠叨.遇见那些满腹才学关不住的大才子,我就不禁想起这位理发师来,并且很想效法马其顿王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学问是"沉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