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学院科研处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合办。经过新闻与传播系在短短一个月的精心筹办,来自新闻传播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海外,港澳和内地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新闻舆论监督实践第一线的有关媒体代表76人住年终岁末之际冒着大雪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办方紧扣时代脉搏,围绕  相似文献   

2.
《记者摇篮》2007,(4):42-43
在当今时代,社会与自然突发事件频发,这是对新闻单位和新闻人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对记者的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迅速对事件做出判断和反映。今年3月4日的一场罕见暴风雪,使阜新日报的新闻人接受了一场考验,也经受了一次职业精神的洗礼。  相似文献   

3.
杨林 《新闻记者》2003,(12):43-43
2003年10月3日至4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新闻评论教育界和实践界的  相似文献   

4.
周鼎安 《新闻知识》2004,(10):21-23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2003年10月3日至4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了一期“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界、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33篇。  相似文献   

5.
刘湖边 《新闻前哨》2006,(10):66-66
舆论引导不等于舆论监督也不等于批评与曝光。目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丰富性。有学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开启《南京零距离》2004年1月20日-26日的新闻进行了统计,在170条新闻中,政治新闻只有5条,负面和批评新闻多达93条。是否只有负面与批评性新闻才代表着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媒体的机制创新,在中国加入WTO已有一年的背景下,已是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当然同时也显得更加紧迫。2002年11月5日,来自海内外近百名新闻传播专家学者相聚在暨南大学,参加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本次大会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同时得到了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的大力支持。这次为期两天的大会采用了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方日报总编杨兴锋作了“高度决定…  相似文献   

7.
许剑 《新闻界》2003,(2):11-12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十周年系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该系部分师生齐聚一堂,表达了对加快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开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殷切期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强调,理论的探讨与创新难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26日,韩国KBS电视台记者全程直播一名男子企图自杀的全过程,激起了人们对新闻伦理的热议。新闻伦理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它与新闻的专业精神是什么关系?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究竟有哪些?构建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是什么,它对于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  相似文献   

10.
新闻编排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好的编排,能起到引人入胜,导向正确,对新闻主题起到配合作用。而要搞好电视新闻编排,必须要明确新闻编排的依据。新闻编排的依据就是依据新闻价值的大小及重要程度,按一定的规律做合理地组合,从而构成某一日新闻的编排。 关于新闻编排的规律,可否这样界定:确定某一日的新闻编排以新闻事件和事件之间相互影响、呼应程度,以决定其先后顺序和内部构成。 新闻编排的顺序和构成,是新闻编排的直觉形式,即通过先后顺序和构成,便是某一日的新闻架构,此一架构,便体现了某日新闻事件在当天所体现的规…  相似文献   

11.
<正> 新华网是由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新闻网站。 新华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早在1997年11月7日,就开通了新华社网站(www.xinhua.org),将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与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内外网络媒体竞争,开始了新华社新闻发布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新闻窗》2005,(5):14-14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我省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8月8日至12日,国务院新闻办、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加培训班学员约80人,包括50家省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和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外宣办有关负责人。同时,部分省级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也旁听了培训班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蕾 《新闻与写作》2006,(12):28-28
2006年11月21日,北京市水务局与《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北京市水务局党校成功举办。新闻发布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专题培训。北京市各区县水务部门近40名干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闻媒体研究所、新闻专业期刊"面向新世纪的新闻改革和理论宣传"研讨会(年会)6月6日-10日在云南召开.70余位媒体研究所和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到会.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元月1日永康日报正式扩版,由4开8版改为4开12版,并形成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三大新闻版块。改扩版后,版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新闻信息量大幅增加,在不降低原有“硬新闻”(指时政类)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大量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新闻见诸报端,新闻的可读性和报纸的信息服务功能得到加强。“内容丰富了,更有看头了”。二是版面更趋大气、简洁,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实习生徐丽丽周利)2006年12月23、24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隆重召开。来自新闻舆论监督第一线的媒体代表和来自新闻学、传播学、法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新闻选题、新闻性质取向、新闻语言三方面对《黄河晨报》(2014年2月15日—2014年3月15日)的新闻稿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新闻报道存在的时效性不强、会议新闻程式化和直接引语太少等三个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另类的新闻专题——《传奇故事》的“不同”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2005年元月1日开播的一档日播新闻栏目,或者说是一档“另类”的新闻专题节目。它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再加工,挖掘其中蕴涵的矛盾和转机,使新闻本质富有了传奇色彩。节目从开播伊始就展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收视率不断攀升。开播一年后,即在全国10城市AC尼尔森数据中跃居全国卫视晚间自办节目前三位。笔者作为《传奇故事》的一名编导,一直在节目制作一线。本文主要阐述《传奇故事》与其它新闻类节目的“不同”之处。一、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素材为主,自拍节目为辅。《传奇故事》作为一档日播栏目,…  相似文献   

19.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运用得好,可以使新闻价值增值,增强报道的宣传效果。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巧妙地运用新闻背景,就能有力地阐明报道的主题,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1999年7月26日新华社电讯稿发表了我采写的《长江口外出现一块新生岛屿》全文只有400字,但较好地运用了新闻背景: 新华社南京7月26日电 位于启东长江与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