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题是装扮版面的主角,标题的形式是构成版面形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报纸的新闻标题在形式上趋向醒目、传神、美观、多样。使版面大为增光添彩。首先,不少报纸更加重视运用变化字体,运用标点、线条、空白等手段,增加标题的强势。开放大上海重展魅力海外投资者增添信心这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一则标题,其中“开放”二字用“大美黑”体,与题中其他字大小悬殊,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使整个标题显得颇有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张爱红 《青年记者》2006,(10):56-56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也就是版面优势的竞争”。版面设计就是字模块、标题、色彩、图表、新闻照片等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设计版面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结合多年从事报纸编辑的实践,笔者认为:一是版式要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3.
报刊标题十病姚连学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当编排美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报纸、期刊的版面上的标题却奇形怪状,“变态”“异化”,容易产生岐义。其表现主要是“十病”:分割肢解。一条标题在文章的开头放几个字,文章中间塞进几个字,结尾...  相似文献   

4.
我做报纸版面编辑已整整15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标题打交道愈久,对标题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感受愈深. 版面编辑的主要工作是三大项:认真阅改稿件,精心制作标题,合理设计版面.关于制作标题专业书籍论述其作用时,大致不外四个方面:提示新闻的内容,评价新闻事件,吸引读者阅读,活跃和美化版面。除此之外,我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项感受,即标题的竞争作用,主要是指标题对报纸间竞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特点概述 在国外,无论是传统报纸还是近年来创刊的报纸,都是在版面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中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比如英国的报纸,一种称为“质量报”的版面比较严谨,诸如《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另一种被称为“小报”的版面,内容和形式追求刺激,照片比较大,有的消息不太可靠,如《太阳报》、《镜报》等;还有一种消遣性报纸,文章篇幅短小,照片较大,读者一般用来消磨乘地铁时的空闲时间。这三种报纸,“质量报”版面大多比较传统,版面变化创新主要体现在标题、基本栏、字体号及图片的安排等方面,如  相似文献   

6.
集纳式新闻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宣传效果、活跃版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今已进入读题时代。精美的标题给人以冲击力,能够充分调动起阅读兴趣.增强版面的吸引力。那么,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等军队报纸上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大凡地、市、县党委机关报和各种专业报、行业报、企业报,都是四开四版的小报。四开小报的版面美化对一张报纸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报的版面美化决定了它的生存与活力。版面是报刊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版面,就是遵循一定的编排方法和规律,把各种各样的稿件、图片、插图、刊头、标题等有机地组合、搭配在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照片──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宜宾日报》朱陶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国新闻界同行的重视。原来“图文并茂,美化版面”的传统观念,已升华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崭新观念。这一“茂”一“重”的一字之改,使新闻事业的改...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报纸都有自称“萃”的版面,如《周末精萃》、《报刊文萃》、《读者文萃》等。这类“萃”版编辑的着眼点大都侧重于可读性上,所以一些“萃”版的文章大多是很好看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集纳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活跃版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和《前卫报》中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亚运报道为契机,《北京日报》在版面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版面风格。读者反映说,《北京日报》更好看了。版面改革的实践,大体可以归为4个方面: 让标题睁眼报纸恰如一张面孔,标题就是面孔上的眼睛。标题有光彩、有神,就会对读者产生“夺目”、“抓人”的作用。如何让标题“夺目”、“抓人”呢?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13.
阅读报刊,经常会在一些文章的标题中见到“de”,例如“邻桌 de 你”、“令人忧虑 de 图书馆”。对照上下文字,不难猜出这里的“de”指的是“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这个“de”感到费解。将“的”写成“de”,其理由可能是“de”是“的”的拼音。不过“de”也是“德”、“得”、“地”的拼音。你说“de”是“的”,我为什么不能说“de”是“德”呢?汉语拼音不能代替汉字,这是常识。现在有人向这一常识“叫板”,看来  相似文献   

14.
在当年的报纸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上标题的重要意义。他说:“报纸上那么多的新闻和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因此人们养成了一个习惯,看报首先看标题。根据标题寻找爱读的新闻和文章。”有一次,胡乔木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标题好比人的外貌,一个人眉目清秀,态度和霭可亲,说话有风趣,谁都愿意接近他。报纸上的标题也是这样,如果一条新闻或一篇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有趣味,或者立意新、角度新,有独到之处,就能吸引读者去读它。五十年代的人民日报上,虽然也有不少好的标题,但是充斥着版面的是一般化、干巴巴的所谓“一句话标题”。胡乔木对此很不满意,常常抓住一些具体事例,发表他的意见,有时还夹带着一些富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引起了大家的笑声,活跃了评读会上的气氛。记得有一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春光满园》的通讯,报道的是大连高压阀门厂庆功会以  相似文献   

15.
如果在谈西方报纸标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报纸标题,自然会产生有益的联想。报纸标题,其实是在报纸上以一定视觉形状陈列的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和版面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始人作画于洞壁,启萌了人类最早的关于“版面”的概念。文字成熟之后,从洞壁跃上了莎草纸、泥板、石板、羊皮,以及龟骨、兽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纸,才衍生出今天的报纸,也才有了现代报纸标题。文字在每一种载体上的出现,也就是“版面”概念迭代的轨迹。宋朝人王安石曾经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我却认为,甲骨文何尝不是中国最原始的报?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多种杂志的封面上,常常刊登大美人像,报纸上特别是副刊类的版面上也是女明星们常常光顾的地方,似乎只有这样的报刊才能进入市场。 一些报纸的编辑过分强调新闻摄影的美感,而把照片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手段,要求摄影记者多提供“赏心悦目”的照片,拍摄时人物要漂亮,构图要完整,线条要优美,影调要丰富,导致一些报刊的新闻摄影报道走进了唯美的误区。有些内容平平但构图漂亮、有视觉美感的新闻图片往往会得到报刊编辑的青睐,而一些尽管新闻性强、立意深刻的图片,由于形式美感略嫌不足,常被编辑“枪毙”。报刊编辑自…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传播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传——受”关系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稼”式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各类新闻媒介间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于是,“营销时代”的市场竞争,逼着报刊的老总们在报纸的质量上、发行上苦苦下功,甚至不惜压低报价、扩大版面,力求“飞进千家万户”。然而,却不同程度的“冷落”着报纸“假日市场”。 一块不容忽视的阵地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周末》之类的专版、专刊相继问世。从《南方周末》到《北方周末》,从《都市周末》到《周末时尚》等等,精心为读者设计周末生活,有的正浓墨重彩美化版面。这不能不说读者“周末生活”引起了报界的足够重视。可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时代报纸头版的变化1. 版面新变化(1)形式视觉化。现代报纸的头版不仅要美化版面,更强调视觉冲击力。头版普遍采用大标题、大照片、大面积底纹,并赋予绚丽的色彩因素,以颜色大反差的强烈对比造成“视觉冲击力”,显得明快、抢眼。如2003年12月1日的《楚天都市报》头版,报头下端左上一栏是竖排套红75磅黑体导读“省政府机构大调整”,横排是50磅黑体导读“西班牙特工在伊遭伏击”,下面是一幅大彩照片。仅标题,这一版就有红、黄、蓝、黑、灰五种颜色。为了追求视觉的理想效果,现代报纸的头版用不同的方式包括照片、图表、漫画等来表述新…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报业的“老大”,有不少名牌和权威栏目。但是说到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前些年实在很难让人叫好,摄影圈内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人也不太多。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进。最近,随手翻阅了今年的部分《人民日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比较吸引人的新闻图片,使人感到《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运用渐入佳境。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长期以来报纸编辑“重文字,轻图片”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报纸只把新闻摄影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志曾说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党报做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20.
“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的普遍运用,革命性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纸开始追求“易读性”。过去,党报的忠实读者常常要用一上午的时间,从一版头条仔细地看到末版报底的开印时间;现在,由于版面走向静态和模块化,他们再也不必为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而大费周折。版面上的新闻不串行了,每天整整齐齐摆在固定位置,报纸版面成了标准化的“超市”。对报纸而言,追求“易读性”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编辑思路:过去埋首穿插美化版面的编辑,开始把更多精力用在稿件、标题和版面看点的处理上。总而言之,“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使党报呈现出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