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写稿已二十二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我的经验是要做到,勤看、勤思、勤动笔。 勤看 我每年订阅报刊十几种。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刊、信件,写阅读笔记;每到一个部门、我就翻阅其订阅的报刊和资料,了解报刊特点,分析用稿动态,摘录精彩语段;每当有人请我写报道时,我从不单纯依赖别人提供的材料,而是看有关档案、有关文件资料,了解前后、分析动因,尽可能使稿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我已经投稿二十三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写出了一点小小“名”气。近几年,我每年有200多篇稿件被各地报刊和广播电台采用,用稿率几乎百分之百。在写作上我能取得这点成绩,我想主要做到了三勤:勤看、勤思、勤动笔。 勤看 我每年订阅报刊十余种,加上经常到各部门各单位去串门,能看到的报刊、资料较  相似文献   

3.
为"乐"而写     
我喜欢读书看报,又酷爱写作,虽工作繁忙、家务繁多,但爬格子这门差事仍“壮心不已”。闲暇之时,我便手握笔杆,在方格田里耕耘,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自我感觉好的,便投寄各报刊,往往还真能变成“豆腐块”。当然,写稿有乐也有苦。为了深入采访,我不惜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跑”。一旦获得好的新闻线索,便不顾一切而求之。我也养成了勤写、勤走、勤问、勤记的习惯。有人说我是写稿迷,确实如此,一天不写则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在写稿中坚持“三不写”、“三结合”。即:事情不真实不写,情况不弄清楚不写,没有宣传价值的不写;做到学习与写稿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乡宋家村残疾青年白五堂,这几年订阅报刊收集信息,引进良种免费服务乡亲,很受群众欢迎。我便专写一稿在8月18日《陕西农民报》开办的“残疾人天地”专栏上发表。稿子见报后,正赶上秋播,不少人看了报后找白五堂联系良种。我自然也为自己写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形势大好,新闻到处都有。作为一名党报通讯员,只要做到眼勤看、耳勤听、嘴勤动、脑勤思、腿勤跑、手勤写,不怕捕捉不到好新闻。我从事新闻报道35个春秋,每到一处事事都做有心人。有一次,我到红岩中学采访,无意之中谈起龚国胜老师为村民编写春联的事。我除详细询问、抄录春联外,当天跑了6个村、找到100多个村民问清编写春联的理由,晚上回到家便一气写成《党员树形象,群众齐赞扬》的稿件,在湖北日报1994年元月28日一版刊登了。  相似文献   

6.
我在卫辉市人民银行任副行长,每天看报纸时,总感到自己身边也有许多事需要写出来,尽管工作繁忙,还是挤时间写点东西,慢慢就成了一名新闻爱好者,每年在报纸、电台发表六七十篇通讯报道、小评论等。我订有四份报纸,每天收到后都要浏览一遍。一看当前报纸宣传的重点是什么;二看哪些文章与自己的业务有关;三看哪篇文章标的题目有艺术性:四看报上都有哪些栏  相似文献   

7.
艾丰同志在<我怎样写经济报道>一文中说:"怎样才能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看得明白."这个标准比较高.实践证明,要想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除去通常所要求的腿勤、嘴勤、手勤、脑勤之外,还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力求从新的角度、深的层面去构思写作.  相似文献   

8.
我有业余写稿的爱好。在这不大起眼的业余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发现,渐渐有了写不完的素材。多学习,勤动脑,才能抓住新问题业余写稿和专职记者、通讯员比起来,新闻敏感差,对报道意图了解不透,加上采访活动范围受限,常常是有写作题材的机会少。因此,我注意在多学习,勤动脑上下些功夫:工作再忙,每天的报纸都要认真看,从中挖掘出有普遍性、针对性、值得写的新问题;上级下发的文件,无论长短,都认真学习阅读,及时了解上级的精神,给合实际,从中可以发现好的报道角度;一些有价值的书刊,经常翻阅,边看边琢磨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9.
办企业离不开市场信息,经商离不开商品信息,种田离不开科技信息,我们通讯员写稿,同样离不开信息。新闻信息是每一个通讯员的第一手资料来源及线索,然后按第一手资料信息顺藤摸瓜,深入下去采访,写出新闻报道。其次,通讯员写稿,头脑里应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如产品信息、科技信息、商品信息、价格信息、政策信息、农副产品信息等等,采访写稿时往往能及时派上用场。如我们农村通讯员写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稿件,通讯员就该了解种植品种、季节、肥料、用什么农药等信息,如果不掌握这些信息,写稿就容易出差错。甚至闹出笑话。另外,产品、商品价格信息也很重要。如写茶叶,就要了解茶叶上市季节,市场价格等,如不了解,写出来的稿子就会失实。 通讯员写稿离不开信息,要准确无误地去掌握信息,要写出有质量的稿件,就得勤学习、勤听、勤跑、勤了解、勤核实,使信息性强、可读性好的稿件源源不断地见报。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11.
文字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是撰写公文、还是给亲友写信,给报刊投稿,都应把字写得工整清楚,让人一看,就清楚明了。虽然如今电脑可以代劳了,但毕竟还有很多场合需要手写,况且这也是个人修养的大问题呢! 近几年中,我每年都有150篇文稿被各级报刊电台采用,我觉得这与字体工整清楚有一定关系。有一次,市广播电台的一位播音小姐对我说,希望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写搞时注意产销对路很重要,在实践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一是摸行情。像经济活动中的市场调查,随时掌握有关报刊的需求信息。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多钻研。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对有关报刊的办刊宗旨、服务对象、主要栏目,乃至所需文章篇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这能增强新闻敏感,及时抓住有报道价值的事,提高采用率。如《退休生  相似文献   

13.
我搞新闻报道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但每年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多篇,且写稿热情与日俱增。在这些年的写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优秀通讯员,只凭一时的激情不行,写稿要有三股劲,即热劲、钻劲和干劲。热劲。在于热心学、热心写,持之以恒。要努力学习新闻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深刻理解“工夫在诗外”的深刻内涵。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写心得和采访笔记,多方并分门别类收集典范文章和优秀新闻标题、导语,用大量积累来“武装自己”。钻劲。在写稿中勤动脑子,仔细推敲,“切”中新闻素材的“脉”,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去表现主题。写稿时,看…  相似文献   

14.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15.
我从52岁起才从事业余新闻写作。起初写稿,总跳不出机关应用文的圈子。我买来了新闻书籍,又参加省报函授学习,从头学起新闻采写的知识。当通讯员,往往苦于抓不到新闻线索。为解这个难题,我要求自己勤想、勤看、勤听、勤问、勤体验。一次绥棱司法局送来一份材料,洋洋万余字。我耐心地看,选出一小段有价值的文字,将其核实后,写了篇《阁山乡探索普法新路》的消息稿。又一次,我参加地区普法经验交流会,我认真听每一个发言,终于从绥化粉米厂一位同志发言的一句话中听出了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就自己如何寻找言论稿的“由头”,谈点体会。寻找言论由头,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从新闻报道中去寻找。报刊给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看报刊后,我常把自己的感想和启示写成言论。如去年我写的《新闻数字与保密意识》一文,是从一刊物报道新闻泄密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来信谈到搞业余通讯接触面窄,没有什么素材可写,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知道,你的办公室里,就那么一份《人民日报》和一份省报,只看它们,你便会觉得身边的素材送《人民日报》不够,省报也不用这方面的内容。自己觉得好的,写起来又找不到投处,因而,写稿兴趣渐渐淡漠起来……其实,全国报刊种类很多,除各级党报的主要内容大致相近外,其余报刊,都有各自的用稿标准和特点。有的稿子,这里不用那里可用;在这种报刊是废品,在那种报刊可能是宝贝。所以,只要是真正的好人好事好新闻,是一定有报刊采用的。你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看,全国有哪些报刊,它们主要刊登些什么内容。看报刊时,还要留心各种报刊的征订广告及其“稿约”,从中摘取用稿信息。还有一个办法是:找一份邮电局编的《报刊简明目录》,  相似文献   

18.
平时到部队采访,经常听到一些报道人员反映,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平凡,不知道应该采访什么,找不到新闻写。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腿太懒、动脑少、手不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多学、多思、多跑、多写。下面几段文字,就是我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勤去基层边关,多到艰苦单位,哪里有新闻就在哪里出现  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不跑找不到好新闻线索,不苦写不出好新闻稿件。近年来,为搞好本职工作,我上雪山、走高原、钻山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采访。哪里有新闻我就在哪里出现,不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报刊种类多,涨价幅度大,经费调整跟不上,各部门的订报数量都在压缩。去年年底订阅报刊时有人提出:报道组有5种报刊,应该减少几份。由主任说:“报刊是了解上面报道动态的重要渠道,经费再紧,也不能紧报道组。”政治处给报道组除保留了《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等去年订的报刊外,还增订了《应用写作》等3种报刊。申主任经常鼓励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写稿,大力支持报道骨干到一线去采访,写连队事,写身边人;引导督促报道员开展读报、讲稿、评稿活动;常常跟报道员研究报道动向,帮助报道员修改稿件。每次下基层,他都带回几条…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初期报刊发行品种和数量的遽剧上升。自然导致了报刊争读者拉作者的大战,竞争是好事,它使报刊园地一下子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繁荣热烈景象,也使传统的报刊“我办你看”变成了“你 看我办”——你不看我就没法再办,适者生存的自然和社会规律也成了我们办报办刊的规律,报人们也就都要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全力拼搏了。于是,各走各的路子,各有各的高招,各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各领风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