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2.
现代媒体报道的策划理念与形态相对于传统观念记者当是记录者而言,现代媒体传播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简洁地说,报纸不只是记录本,电视、广播也不只是传声筒。新颖别致的信息传递方式,丰富隽永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出版业,图书品种增加(2005年22万,其中初版书13万)、图书平均印数下降、总册数未增长、库存增加、利润下降,引起了出版界人士的议论,著名出版家巢峰同志认为这是一种"滞胀",十分危险.我的判断有点不同.诚然,问题是存在的,但总的看来当前中国大陆出版的态势还不能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中的征像.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与江西教育出版社联手出版的<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中、下卷),掩卷思考,该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一些关于文学史上的"谜团"释疑,使笔者受到许多教益和启迪.就我本人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使我顿悟,引我思考.  相似文献   

5.
跟胡彬认识是在中国的广播时代.我们1980年代都在做广播,后来我做电视他则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民.1998年,我开始上网,他给了我第一批值得登陆的网址.2000年底,我到海南参加<新周刊>的中国电视节目榜发布会后,专门去观察他任总编辑的"海南在线"(那时"天涯"只是其中一个站点),发现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灭时,"海南在线"竟然还在增加人手--他们有种种小技巧使得网站能够不断有点收益.  相似文献   

6.
我先谈谈对几个有关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的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而言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别只是地理性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文体写作,是100年前的新生事物.它最早诞生于和中国文化有密切血脉关联的日本汉学界,尤以明治一朝蔚然大观.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前后达到10余部之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执当时中国文学史研究之牛耳.  相似文献   

8.
对一份报纸而言,文风是思想的表现、精神气质的外化.对一个时代而言,文风既忠实地呈现社会样貌的烙印,更为重要的,它也参与塑造时代性.所以,作为社会的"瞭望者",新闻界讨论文风问题,是基于某种内在本质的要求.文风问题重要,但并非深奥玄妙.从道与术两个方面,可做一些分析. 文风之"道"无他尊重新闻规律而已 好的文风,并无一定之规,应该倡导多元.但好的文风必定遵从一个纲领——尊重新闻规律.这个规律之下,自然会呈现多元之美,这就是"纲举目张",也是道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的编辑思想和办刊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一生兼有"一代哲人"、"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大文豪"和"反动文人"、"洋奴"的名声.  相似文献   

10.
王晓清 《视听界》2013,(4):88-89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中国悄然进入了"微时代"。新闻评论的风格也在发生"基因突变",那些活跃在各个网站上幽默生动、攻势凌厉的小帖子、小段子,乃至修辞上的小技巧,其实都可以视为时事评论的一种。以我的观察,微时代的新闻评论有几个重要的"微量元素":精短、平实、快捷、鲜活、辛辣。精短。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迅猛发展的传播方式,促使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发生变迁,人际交流已经进入"短句时代",常用的"打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直面1600部中国文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久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苏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一个中国文学史国际研讨会。会上传出消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版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并且还在以每年十余部的高速产出,与会学者对此表示担忧。笔者一直在高校中文系从事教研工作,教过十年半的中国古代文学和近十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学史都参阅过,对学者们的担忧深有感触。学者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面对越来越红火的文学史"出版热",我们不能不理智地直面审视。  相似文献   

13.
《工蜂》之廉思 刘昕亭:随着新书《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的面世,廉思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接近或者说显影一个弱势的群体,而这个所谓的"底层",多少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蚁族"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工蜂"作为在大学任教的青年老师,更是我们常识中的绝对"中产",但是却以"底层"的自我认知显影.去发掘并且凸显出这样一个个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与情感,梦想与焦虑,从最初的"蚁族"到现在的"工蜂",我想这些研究对象的选取,恐怕并非草率,这是与您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关,也与您个人的理想和作为一位学者的抱负有关.我很想知道,是出于什么样考虑,促成您选择这些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上的任何史书的重加修纂上,没有像中国文学史要变动得那末利害的。"半个世纪前郑振铎先生的这句感慨十分准确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整体特点,具体到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来讲,更是如此。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史料的不断发现是与中国古代小说史这一现代学科的建立、完备以及发展同步进行的,也是相互促进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通俗小说,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而且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文人士大夫,但它始终居于文学家族的边缘,被排斥于主流的文  相似文献   

15.
陈雨  谷虹 《新闻大学》2004,(4):70-73
报纸大分类广告,是相对于报纸小分类广告而言,两者同属于报纸分类广告。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类别的专一性和多样化上。小分类广告,是以栏目、版面的形式把同类产品或服务放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栏广告";类似"一家专卖店",只经营同一品牌的商品和服务。报纸大分类广告,是指在报纸广告专栏上将不同类型产品或服务放在一  相似文献   

16.
我编纂《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的动机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期,我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时,曾组织学生研讨过当时出版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认为它们各有不同的优点,却又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类似的共同缺点,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写成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史,或是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史。从这些文学史著作里,只能看到点的介绍,不能看到面的情况;只能看到革命的进步的一面,不能看到反动的甚至反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已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代,作为社会公民如果没有一点档案意识,不能不是公民个体精神素质上的一大缺陷.现时,对中国公民而言,档案意识尚不过是一个偶尔掠过耳际,不生不熟的"半流行词",像犄角旮旯里的宣传广告,也许有人感觉有点时髦,而多数人是不大深置究竟的.  相似文献   

19.
杨莉 《现代出版》2007,(2):45-47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出版过很多,由于编写者的用意、立场、思路各有差别,这些教材也各有其特色和优长.笔者对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大致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由来已久.这种压迫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身体上的.抛开思想压迫不说,就身体本身而言,缠足是最有"特色"的.女子缠足、宦官和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遗产",其中女子缠足尤为"卓著",因为它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从未发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