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重庆,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3000年的古老历史,孕育了重庆厚重的巴渝文化;7年的直辖市历程,又为重庆赋予了年轻的朝气与活力。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都是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品质。走出一条包容传统而又体现当代核心价值的文化发展之路,是重庆这座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所面对重大课题。带着对美丽山城的敬仰,我们走进了重庆文化领域,现将调研情况和体会交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又改令重庆为行政院直属市。为了使重庆的城市建设与其政治地位相适应,重庆市临时参议会专门成立了“重庆市建设期成会”,集数十位专家学,经数月之努力,制成了《重庆市建设方案》。该方案不仅提供了一些重庆历史的史实,而且有些设想还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3.
张艳  张春霞 《新闻世界》2012,(1):168-169
红色文化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世纪之交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发展热潮。作为红色城市之一的重庆,以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也掀起了以“唱读讲传”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发展热。本文在分析红色文化的概念、历史表现形态、社会价值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全国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认为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积淀以及民间自发与官方主导相结合的双重传播模式等是影响重庆红色文化发展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公益文化服务品牌——"重图讲座"于1996年创办,现已拥有"历史文化"、"重庆作家"、"国学大讲堂"等10大系列,每周周末都会为市民奉上1-2场精彩的免费讲座,每年服务市民2万人次,成为重庆市民接触文化前沿、分享名家智慧、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平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时任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曾透过重图讲座的讲台宣讲政府政策,重庆作家莫怀戚、诗人傅天琳曾  相似文献   

5.
姚瑾 《新闻界》2006,(3):122-123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名《商务日报》。在重庆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重庆《商务日报》具有重要地位,它的生存期之长、影响之大都是相当突出的。研究它的历史,探寻它办报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给它以适当的评价,对重庆报业史的研究、对重庆报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①一从宋代起,商业在重庆就已经开始占有重要地位,②到鸦片战争前,重庆已经成了长江上游最大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商业城市。开埠以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③重庆商业更加繁荣。正是悠久的商业传统与实际的运作…  相似文献   

6.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重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自1929年建市以来不到70年的时间里,就曾三次被中央政府定为直辖市。  相似文献   

7.
按照《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经重庆市委宣传部批准,2012年12月,重庆市档案馆挂牌成立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以下简称历史档案中  相似文献   

8.
何智亚先生长期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历史街区、传统古镇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景仰的成就,重庆湖广会馆、重庆人民大礼堂、杨尚昆故居等中外闻名的建筑物的修复就是在他的具体参与组织下成功完成的。重庆市2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已经获得的1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付出。成功的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9.
《重庆读本》是展示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是激发人们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热爱重庆、建设重庆热情的文化窗口。尽管它尚未尽善尽美,但也是传承经典、弘扬经典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10.
赵月枝 《新闻大学》2011,(3):1-13,24
本文以重庆卫视的去商业化改革和“红色文化”建设尝试为契机,讨论社会主义媒体公共性和文化建设的问题.如果改革初期的思想解放冲破的是对媒体商业化的意识形态羁绊,那么,在商业化媒体所同构的消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关系面临深刻危机的今天,我们需要冲破的是市场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教条和把西方媒体模式自然化、去历史化...  相似文献   

11.
不断改革和创新重庆卫视,让重庆卫视成为推进重庆开放的先导力量,展示重庆形象的第一名片,提升重庆软实力的核心媒体,是重庆卫视肩负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陈玲 《东南传播》2018,(8):39-40
有着"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口号的重庆,其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水文化和长江流域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水文化的内涵,分析重庆水文化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中如何再现与传播,从而建构一个以水为核心的重庆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图情研究》2010,(1):50-50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抗战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一个伟大转折点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重庆市制定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该规划纲要中八大任务之一是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大后方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设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团体大多附设图书馆,本对历史上在重庆建立的国际宗教团体图书馆、国际化协会图书馆和国际民众团体图书馆的概况及工作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皮传荣 《新闻界》2005,(1):69-70
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①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②也就是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报刊等出版物上,图片将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在重庆报业,刚创刊不久的《重庆时报》,非常重视而且也善于运用图片报道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重庆时报》的创刊,推动了重庆报业由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变。一、《重庆时报》冲击波《重庆时报》于2004年8月25日创刊,创刊当天的报纸,共有18…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龚滩     
罗亮 《新闻导刊》2007,(2):F0004-F0004
龚滩古镇位于酉阳县境内,依山傍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建筑集中在长街两旁,沿街都是木板、木梁穿逗房,少许门窗上雕梁画栋、古韵十足。其吊角楼风格独特,让人流连忘返。沿老街游览后再从沿河的地方仰视更是风景无限,能看到最具特色、原汁原味的吊角楼,那种悬空的气势令人敬畏。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重庆解放40周年,建市60周年、定名800周年之际,《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一书问世。从此,重庆有了第一部城市通史。重庆是座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确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是,要写出重庆的通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人文精神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重庆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重庆文化在两江水的滋养中弦歌不绝.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准确定位涵载重庆蓬勃生机与精神翼望的人文精神.孕育重庆人民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重庆人民的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是塑造和展示新时期重庆良好形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3100万重庆人民民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