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历经了目标模式上的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模式上的种种困惑。邓小平把握时代特色和中国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转化为可实践的现实选择。结合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剖析我国现代化道路上的曲折,揭示两位伟人思想的联系与区别,对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自觉性。有着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毛泽东本人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他的理想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而且使社会主义带上了很多主观和空想色彩.其实践中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也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农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14-117
在中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毛泽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并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这项工作。但由于他错误地把极端或过火的阶级斗争观念及教育模式引入了农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中,从而使这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工作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构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创新.这一新的现代化模式内在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三个层面.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晓勇 《天中学刊》2006,21(1):10-11
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最早的一种实践形式,是苏共中央高度集权并对全社会实行计划管理的后发跃进型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通过学习和模仿苏联模式,对之进行调整和变革,其中虽然充满了艰难、曲折和痛苦,但最终形成了能快速、健康、稳定地促进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这就是以邓小平时代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构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创新.这一新的现代化模式内在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三个层面.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从1953年开始的,至今已有40余年。其历程艰难而又曲折,但换来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本文试图对经济建设模式的演变作一历史探讨,这对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几经曲折,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已进行10年的探索被迫中断。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理解的误差和把社会主义模式凝固化以及急于求成、超阶段发展的“左”倾思想与情绪长期占上风。  相似文献   

9.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是兵工洋务时期,二是政经西化时期,三是权威危机时期,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和探索时期,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国在15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几经探索,走过了一有难而曲折的道路,并最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是在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一个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为迅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是适应当时历史需要的产物。在建立和巩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及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并为战后恢复经济起过巨大作用。但是,它包含着一系列缺陷和弊端,它不是一个理想、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其弊端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为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既缔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在文化上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又保留着自己独有的伊斯兰文化特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这一历程与佛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研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起源于英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沉默权的发展道路曲折,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至今已渐趋成熟。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尚未采用沉默权制度。随着诉讼理念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中国引进沉默权制度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沉默权应当引进,但应当有限制地引进,不能简单地拿来。在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其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公元13世纪的宋蒙(元)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蒙(元)灭南宋是蒙(元)统一中国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蒙战争持续半个多世纪之久,其中的激烈、复杂、曲折为中国战争史所罕见。万州是当时lznJiI夔州路的重要州郡,“南带长川,北环梁山,地接夔门,扼束巴楚”,对防御蒙古顺长江东下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万州为切入点,梳理了发生在万州的战事,总结了万州抗蒙战争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4.
道德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是一致的。新中国50年来道德变化体现出曲折前行的唯物辩证特质:道德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是,道德前行的道路和过程是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20世纪,传统逻辑学命运乖舛.试验逻辑学派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试验逻辑学是由杜威创立,通过其本人和其学生胡适的不懈努力传入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试验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批评和否定,但它本身并不是纯粹的逻辑学.国人在二三十年代对试验逻辑的推崇以及时传统逻辑的排斥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既拥抱过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中国化、正确实现与时俱进所带来的欢乐与自豪,又遭受过把它教条化、背离它的精髓与灵魂所带来的磨难与痛苦。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说到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十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却特别困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要性转换成历史必然性,必须努力作好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与发展,捍卫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实现领导决策制度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最后,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与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力车夫是近代底层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是透视中国近代城市化曲折演进和社会嬗变的窗口,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方兴未艾,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其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民国时期的社会学框架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治史框架研究和新世纪城市史、社会史框架研究,虽成果斐然,但在史料的运用、视角的选择、地域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时梳理该专题的学术史必将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01年前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清政府面对这种形势展开了艰难的外交斗争,其中对俄国企图霸占东北的交涉尤显曲折。面对俄国的威逼利诱,清政府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在各国的夹缝中寻找列强之间的矛盾焦点,最终赢得了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1901年前后的对俄交涉是政府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矛盾的成功范例,表明弱国也有外交。  相似文献   

20.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想史及其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