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秦国宗教文化表现出原始低级的发展特征,经三百余年的不懈探索,至战国前期基本确立了以五帝祭祀为主体框架的国家宗教神学系统。秦始皇成就一统霸业,国家宗教神学系统的传承深受其个人的神学偏好的影响,直接导致秦汉之际宗教与神学系统的紊乱繁芜。汉初承秦之敝,国家宗教与神学系统的发展建设同样具有任性随意的倾向,表现为汉初公共信仰的整体缺失与迷茫。这一情况直至汉武帝时期始得到根本性解决,董仲舒运用公羊学理论阐释天地运行之理,成为这一时期重建神学系统的先声。此后,汉武帝借助儒学理论完成了国家宗教与神学系统从多神并行向一元至上神的过渡与嬗变,并最终实现了神权统一。汉代国家宗教祭祀与神学体系的建构几与儒学独尊同步完成,成为西汉中期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标志着汉文化对汉承秦制这一历史窠臼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的时期。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美洲大陆的新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地形成起来。同时,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而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网罗”。这样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演越烈。在欧洲各国,宗教神学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因此,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就有必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内展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在这场斗争中,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人文主义者,以英勇的姿态,挺身而出,高举利斧,展开了与宗教神学的斗争。他们以“复兴古代文化”为突破口,以锋利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伪,痛斥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摧残,主张人的解放,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此,一种新的世界观逐渐代替了旧的腐朽的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3 P.445)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巩固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的大转型时代.这次大转型产生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它不但引导当时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起了指导和支配作用.秦汉时代的法律思想演变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反正统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通过100个故事批判了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守旧的宗教思想,通过巧妙地讽刺手法抨击了封建特权、宗教神学及僧侣阶级,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狂欢化特性为中心,解读《十日谈》在思想观念、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体现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颂扬人的高贵,反对神学对人的蔑视;提倡人的现实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推崇理性与科学,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1 什么叫神学异端 ?为什么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要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 ?答 :基督教内称不符合正统教义的思想和学说为异端。神学异端 (或宗教异端 )实为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对天主教会精神统治的抨击与反叛。由于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权 ,宗教垄断一切 ,因而成为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反封建斗争只有打着宗教旗号 ,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再有 ,神学异端之下的宗教改革不是要抛弃或打倒宗教 ,而是改革后的宗教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2 “商业资本对西…  相似文献   

8.
皇权神化是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它渊远流长,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秦汉皇权神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后果进行探讨,对于了解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总结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验,继承并发展了“王权神授”论,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  相似文献   

9.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7(4):80-81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由“乱”到“整”,礼制逐渐完善的阶段,婚姻礼制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而渐入规范。尽管如此,秦汉婚姻礼俗,无论是从形式到观念都依然显现着自由开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的领导者洪秀全在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带领贫苦民众,进行了反封建、反名教的革命性运动。宗教在组织、发动群众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本质为唯心主义最终起了分裂革命的作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洪秀全无法走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圈子,建立的政权仍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政权。在内讧和外压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模式是宗教与人文的关系,古希腊早期宗教神学中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不同发展时期主要哲学流派思想中均呈现出这种人文主义旨趣.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哲学家,在继承古希腊时期以及中世纪学者部分观点的基础上,在《神学政治论》中阐述了独特的神学政治观点,对政体与宗教的关系做了细致分析,为神学与政治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对后世自由主义、理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民间财务思想在从秦汉到唐宋近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得到极大发展,封建商业水平、封建经济政策和儒家价值观是其演进的历史推手.这一千五百年的民间财务思想发展史可以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三个阶段.尽管两宋的民间财务观已经相对高度成熟,但仍然存在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特点和移民产生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旗帜,进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英勇斗争。他们冲破封建制度的网罗和宗教神学的樊篱,用理性的火炬驱散社会的黑暗,用真理战胜邪恶,从而开创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启蒙思想运动中,卢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社会政治哲学,是  相似文献   

16.
秦汉经济立法服从与服务于农为国本思想,土地私有权法律地位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需要和发展需要,封建政府从立法上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秦汉封建政府通过调整国家与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农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至高追求,封建国家势必通过立法来约束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秦汉时期文化的概况及其发展原因。同时,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事迹,知道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曾作过重大贡献。二、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张衡与地动仪。三、教具: 幻灯机一台、幻灯片十九张。四、教学过程: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秦汉政治上有什么特点呢?(提问学生或自答)是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封建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特别在这一时期,数学、造纸术和地震测量上,都取得了光辉成就。(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人文主义宗教观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宗教问题提出的一种带有共同倾向性的思想理论,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内涵,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部分。对它进行科学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实质,准确把握当时人文主义的立场、观点及其对资产阶级思想发展的影响。然而,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却存在一种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否定人文主义宗教观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之间的本质区别,甚至封建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也被划入人文主义者之列。  相似文献   

19.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包括秦、西汉、新朝和东汉四个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时期。1.从政治上看。(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相似文献   

20.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违法失职行为的一种制度。中国从先秦时期即出现了监察活动,但系统形成监察制度是在秦汉时期。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封建皇权对监察机构控制的逐步加强与监察机构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监察制度的起源及建立社会学家摩尔根的研究表明,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着监督——氏族全体会议对部落首领的监督。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