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段冉  李霞  薄海美 《科教文汇》2009,(1):251-251
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探讨颜色在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比较英汉颜色词内涵的异同来说明,颜色词在它特定的本土环境中,指称和象征的含义十分丰富和复杂,,正确理解和掌握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及英汉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一种视觉的反映,人们对它的感知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颜面色词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限定词,能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从英汉颜色词在构成和使用上的比较,归纳分析英汉两种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异同,探讨了怎样灵活处理颜色词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黄色”的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内江科技》2011,32(7):43-44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黄色"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比了颜色词"黄色"的联想意义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并对"黄色"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向晓萍 《内江科技》2010,31(2):28-28,5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本质对各民族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民族文化形态的异同,同一种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相同或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了解颜色词在英汉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和比较英汉主要颜色词黑、白、红的联想语义与文化内涵的异同,以此达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和比较英汉主要颜色词黑、白、红的联想语义与文化内涵的异同,以此达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周罡 《科教文汇》2011,(25):130-130,134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因语言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文化语义。本文对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语义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它们的异同,旨在为翻译和英语学习及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对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但是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又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以"白色"和"黑色"为例,从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异同,从而更进一步阐述了不同文化对于颜色内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议颜色词     
张洋 《科协论坛》2007,18(12):138-139
颜色词除了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英汉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本文对照分析了一些常见颜色词的翻译例子,总结了译法,阐述了深刻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大自然里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颜色词作为人类记录颜色的符号具有很强的寓意作用,表现出独特魅力。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存在异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这使得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信息。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颜色词的意义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找出其差异以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涵义对比分析,即文化内涵重合,文化内涵碰撞,文化内涵空缺,并揭示形成这三种语言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我们力图归纳出共性与个性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阮倩倩  黄万武 《科教文汇》2011,(35):127-127,175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同一个颜色词有时会有不同的意思。这些明显的语义差异,刻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化。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常常最直接最具体地反映出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基本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以便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李海琴 《科教文汇》2013,(16):130-130,13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及传播媒介,并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词语的文化内涵就是典型的体现。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植物词汇。英汉语中很多植物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汉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以及语义空缺的角度解读这些词文化内涵的差异,并说明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审美观、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为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巳炜 《科教文汇》2011,(2):122-124
人们常用动物词来描写人物的特征,然而许多动物词在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能直接生搬硬套。本文从文化重合、文化冲突、文化移植与归化及文化空缺四个方面对英汉动物名词文化内涵的异同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其翻译策略,这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误解和冲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汪浩 《科教文汇》2014,(28):140-142
郎世宁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所创造的新体画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郎氏新体画在实用兼观赏性的乾隆珐琅彩瓷中的影响屡见不鲜,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郎氏新体画所带来的法国洛可可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彩瓷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莹 《科教文汇》2014,(25):159-16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彭岑 《科教文汇》2012,(25):156-156,158
隐喻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修辞方式,却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而常被人忽略。在法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隐喻都被大量使用,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时不能只是随意地找出对应解释直接翻译,而是要根据不同语言的用语习惯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来翻译。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法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翻译方法,探讨隐喻中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8.
彭翠 《科教文汇》2012,(5):134-135
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该如何处理汉语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呢?本文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翻译,提出了一些方法.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由于两国语言都使用汉字,故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即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在意思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这给日汉互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拟通过语料库的实例来考察比较典型的关心和関心这一对中日同形词,旨在探求中文的关心一词的日语译文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