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伦理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我们近几年来的一系列调查对“企业伦理”作一粗略构想,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对这一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的关注。 一、企业与企业伦理 自70年代以来,几乎与“企业文化”热相同步,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业伦理的重视已成普遍现象。 所谓“企业伦理”,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市民社会秩序中企业伦理展现两个传统的伦理原则,即儒家伦理和新教伦理。但在后传统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共同的道德传统的有效性基础已经全部丧失了,这两种伦理精神在当代企业活动中的规范作用也失去了其合理性。企业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必须借助于对话伦理学,企业伦理规则的制定不是寄望于传统伦理的所谓“普遍原则”,而是根据具体的行为背景,通过当事人的对话,达成相互理解的规范以解决相关群体的冲突。对话原则成为当代企业伦理的建构原则,由此决定了传统企业伦理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旅游企业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对“企业伦理是什么”以及企业和伦理关系阐释的基础上,论述了旅游企业伦理存在的必然性,认为改革现行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伦理化经营,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这又有赖于旅游企业的伦理化运行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伦理在传统上主张企业中心主义,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这样的企业伦理已经变得不适宜。“共生”是目前日本企业最盛行的观念,它包含了积极的价值标准,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为我们更好的倡导和贯彻新型的企业伦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劳动”理解企业伦理;从“异化的劳动”理解企业伦理,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理解企业伦理,认为企业伦理作为决策的理念之一,与“异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SA8000标准由“社会责任国际”(SAI)1997年10月公开发布。它的内容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化,它的特点和作用使社会责任规范化,它的产生过程是企业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企业应借助于SA8000标准实施推进企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7.
虽然企业伦理学正在成为一门显学,企业伦理已经日益成为好企业的标志之一,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把企业伦理强调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地步.在企业实践中,泛道德化和非道德化的主张和行为其实都是没有伦理合理性的,泛道德的企业和非道德的企业是殊途同归的同一种神话.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伦理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伦理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其伦理目标理念、伦理精神追求、伦理行为方式等综合展现出来的企业的精神风貌、品格形象,可分为生产、经营、管理、分配等方面伦理形象。企业伦理形象对内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对外可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提升企业品牌,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塑造企业伦理形象,企业应首先作出整体的伦理形象设计,对伦理形象进行加工、包装,然后广泛宣传推广,并对形象进行长期的维护发展;塑造企业伦理形象应注意从小处做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伦理形象的塑造工作,并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员工的离职意愿三个方面进行了企业伦理行为对员工行为影响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如下结论: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伦理行为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都能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对员工的离职意愿起到负向的影响作用.建议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重视除员工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对企业留人的作用,并且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自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会计败德现象愈演愈烈。会计不道德行为并不仅仅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还关系到企业管理者伦理道德的沦丧。因此,企业伦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用于克服企业会计人员的败德行为。通过对企业家伦理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某些会计人员被迫做假造假而面临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商业伦理不仅仅要求人们去做个好人,而且要求人们在建立一个好公司时,要建立一套好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以及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方式。加强商业伦理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商业伦理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摘要:企业道德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在对企业道德建设的涵义和意义、企业道德建设的企业与社会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企业道德建设困局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对企业道德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买卖不破租赁”的确切含义入手.分析了该原则中所涉的买卖合同与租赁合同两种合同关系,以及“买卖不破租赁”中特殊的概括转移关系,进而提出了“自然同意”与“自然承受”的概念。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自然承受”对受让人的不利,以及“买卖不破租赁”中的“同等条件”对买卖双方的影响,指出了其中法理上的困境。同时,提出了解困之道。强调了引入“个案衡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所寄予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期望的总和,是社会期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实现其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工具,其社会责任具有内生性,内容上也较一般的企业更为广泛,有其特殊的功能优势,应遵循特殊的准则,追求特殊的目标。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妥善处理企业基本社会责任和国有企业特殊社会责任的冲突,正确认识其与“企业办社会”、公益性捐赠的差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有必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徐琪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3):104-105
随着地方普通高校的普遍升本以及招生数量的扩大,加之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不能与现代市场经济完全接轨,使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如何摆脱这一困境,一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家级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办学,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开设实用的技术技能课程,努力搭建创业就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元伦理学的兴起已有百余年,它的出现的确在明确概念、理清逻辑推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使伦理学研究日趋规范,为伦理学成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其在研究过程中过于注重纯粹的概念分析与逻辑推理,使伦理学成为"学院式"的学问,与现实严重脱离,失去了对社会道德生活的指导意义,致使其研究进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文学实践中主流权力话语通过几次重要的文学批评运动批判其所认定的“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文学趣味”,希图通过文学实践塑造新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只是这种依据理念而不是现实的努力其结果并不理想,其中,在涉及到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的个人情感与个人生活时,作者往往被指责具有“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文学趣味”而受到批判。就此可以看出争论双方的分歧:文学讲述的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在的个体命运。很明显当代文学叙事伦理中,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对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的压抑,及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的偏失是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一大困境。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从逻辑起点上将“利己心理”作为人类的最根本品质与特征,从而回答了人类合作与协调的困境的起因.契约论作为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充分阐明了从“自然状态”过度到“社会状态”的演化过程.道德的形成,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概念才变为现实的.道德契约旨在解释道德本身的形成及作为社会规范得以广为接受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博弈论的视角,透析人类社会中伦理困境的起因及解决办法,并建构人类道德生成的博弈模型,从而确立道德契约的理论基础,对于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与理想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对我国教师道德实践形成了重大影响,使教师道德选择常常处于现实之生存与理想之正义的道德困境之中。为了有效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构建具有实践意义与普适意义的教师道德,应适度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使传统的教师道德变成更有弹性和张力,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霍曼(Karl Homann)的“经济秩序伦理学”、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的“伦理的经济学”、乌尔利希(Peter Ulrich)的“整合性的经济伦理学”。这些基本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论争,不仅构成了德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独特景观,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澄清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现实经济生活的道德质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丰富了当代世界的经济伦理学。因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我们应该自觉地借鉴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及其学派论争的成果,积极展开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