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读者来信     
“我不是河南人,但有河南人的朋友,以朋友的标准而言,他们和我的北京朋友,上海朋友,西藏朋友以及美国朋友并无二致。我也遇到过骗子甚至匪盗,但想不起来他们与河南人有什么特殊的关联。同样,我也不相信存在着一个全国性的‘妖魔化’河南人的阴谋,至于河南人为什么落到如今这个尴尬的境地,似乎更应从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的深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2.
干记者工作的人,总要有许多朋友的。在我的朋友中有医生,有科学家,有工程师,有美术家,也有戏曲演员。他们有的是作为采访对象认识的,更多的是在采访活动中偶然认识的。不管有没有报道过他们,但是在工作上他们都给了我热情支持,为我提供情况,使我增长知识,帮助我解决疑难问题。我把他们当作朋友,也当作老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就耳目失灵,成为孤陋寡闻的人。长期搞科学技术报道,我的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切。记者如何和专家们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博客是可以接待朋友的客厅。但是写博客和在私人空间说话也还有不同,我不在博客上说的是男朋友问题以及别人的事,我发朋友的照片也都是经过他们允许的。  相似文献   

4.
多面的英国教授 2001年8月14日 英国人总是戴着面具,让你无法捉摸。上个星期,几个朋友一吆喝,我也跑到MBA听了一节课。课后的晚会上,他们的头认出我不是那个团伙的。我解释说,这里面有几个朋友,他们一招呼我就过来了,我不懂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我连忙道歉。英国妇女说,欢迎,欢迎。未料,今天早上,我的导师问我是否到MBA听了一节课。上帝呀!——那个恶毒的英国胖女人看起来很和蔼可亲,没有想到最毒妇人心,居然会跑到我的导师那边告黑状!我连忙把情况解释了一遍,澄清事实。我不知道,那个女人在背后说了多少我的坏话,但我知道导师以为我在占他们英国人的便宜呢。  相似文献   

5.
晓雨 《兰台内外》2006,(6):64-64
父母结婚30多年,也吵了30多年的嘴。到现在,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仍然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你是我非。我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根本是一场错误:曾试着劝他们分开,谁知竞令他们勃然大怒。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难道是争吵本身吗?直到有一天听了一位已离婚的朋友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当驻开罗记者的一段生涯里,我觉得有一个收获是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有埃及人,也有其他国家的人。他们中间有新闻界同行,也有外交官、政府官员、企业主、学生、歌唱家和电影明星。他们待我就象待自己人一样,我也把他们看作是我熟悉埃及社会和熟悉阿拉伯情况的引路老师,向他们学习到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两个马大哈,弄出一些令人捧腹的故事,无伤大雅;茶余饭后说说以助谈兴,倒也是赏心乐事。但是,搞出版工作却马大哈不得。天津一家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出版社有一次把“毛主席万岁!”里的感叹号错成问号,5万册的书只好全部报废。北京一家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出版社的美术编辑把作家的姓氏弄错,在封面印刷的过程中被工人发现,印好的一万多张封  相似文献   

8.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9.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0.
众神在狂欢     
我的几个朋友是资深网民,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2小时的日子屈指也有七八年了。和他们聚会,常常听他们说,谁谁谁最近真红啊。我总是一头雾水,像我这样上网就只收发工作邮件的人从来不会瞎逛到误入荷花深处,听他们谈得那么兴起,我于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内容与技术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媒科技》我常看,现在传媒杂志很多,科技类杂志也很多,但把传媒和科技结合起来的不多。这几年我主要负责网站的内容,技术上不是专家,但网站的内容和技术是无法分割的,所以我也必须学习钻研网络技术。《中国传媒科技》对我的日常工作帮助很大。有时,我把杂志的文章推荐给我的同事和朋友,他们也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不小心,我憧憬已久计划半个月的尼泊尔之行,居然成了三人行:我,以及一对邻居夫妻朋友。原本只是两人行,那个波不大居然脑也无的美女,在订机票时才被旅行社发现护照过期了。这对可爱的夫妻朋友,和他们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朋友这样问我,作为一个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杂文作者,为什么你的作品能够在全国的报刊上“满天飞”?每次获奖,也总有人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他们的话,虽然包含着许多的溢美之词,但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朋友。有时想想,这些年的付出,确实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从1979年开始杂文创作,至今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报刊发表过2000多篇杂文、论文和随笔等作品,并先后50多次被选入各种文集,60多次在征文中获奖。最近一次上网,不经意间搜索,忽然发现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上,有一篇文章叫“解析汪金友”。打开一看,是浙江广电高专的教授宋…  相似文献   

14.
宅男的衣柜     
我有几个男性朋友,高个儿高薪高IQ,可就是讨不到老婆。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一直单身。急坏了三姑六婆,也急坏了我们这群瞎操心的好朋友。我给他们总结经验,没有桃花运的最大原因是对穿衣的态度不正。  相似文献   

15.
看这部影片也像泡菊花茶一样,得慢慢地品 我大概是四、五年前在酒吧里认识金琛的,酒吧是我弟弟开的,酒吧里每天都充斥着我的一帮狐朋狗友,金琛是一个酒客,他被我的一个朋友带来。开始时我没太注意金琛,他虽然比我的很多朋友清秀,但对我没有意义,后来他来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算混得脸熟了,仅此而已。1998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拍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个人不太善于与别人交往,所以朋友圈子不大,人也不多,可想而知,得到一个朋友心里是多么高兴,失去一个朋友心里又是什么感觉.而近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7.
数年来,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出版界也已出现以年轻朋友为主的新生代。他们对中国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有着自己的探索与研究。他们的探索与研究,将为包括当代在内的中外出版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提供新材料、新视角。为此,我们特设“青年文稿”栏,主要是发表他们的探索、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栏是试办,望出版界青年朋友及编辑出版专业老师学子多提意见,亦望出版界老同志多提批评。  相似文献   

18.
索朗旺姆的朋友多在西藏。这些以前常常主动给她打电话的朋友,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有时索朗旺姆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他们觉得受宠若惊  相似文献   

19.
江晓原:刘兵兄,我们为之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心思的"萨顿科学史丛书"终于面世了。用科学史界同行的眼光来看,这也算一件小小功德。但是许多媒体朋友却总是问我:萨顿是什么人?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温这些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经典呢?当他们被告知,萨顿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史之父"时,他们又问:那么李约瑟呢?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我是一个高中学生,也是贵刊读者,可并不知道《新闻与写作》发行这么广,拥有这么多热心的读者朋友。贵刊今年第7期刊登了我的几段文字,没料到却驾起天南地北友谊的桥梁,我已收到几十封读者朋友的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