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2.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3.
李延林 《传媒观察》2004,(11):15-17
从上世纪初的“申报”开始,到1949年初的200多份报纸,再到2000年的2200份报纸,伴随着20世纪社会和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报业实现了数量和规模上的“蛙跳”式扩张。近几年.又出现了新的趋势: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版面呈反向增长,报纸的数量在缓慢减少,报纸的版面在迅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报纸不断出现,报纸的信息量日益加大。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报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一些报纸所忽视。许多报纸文艺副刊地位下降,版面变得很少,功能萎缩。有的报纸甚至已经取消了文艺副刊,代之以文化娱乐版、生活版,等等。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2002年,在中原报业市场硝烟弥漫,新一轮战火点燃后不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两大都市类报纸却闪电般地全面整合,实现合二为一:7月1日起,《城市早报》放弃苦心经营、在读者中已颇有名气的品牌,正式编入《大河报》版序,以《大河报·郑州市区版》的形式面世。创立品牌不容易,增加一张在读者群中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且开始赢利的报纸更是不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却出此奇招,这究竟怎么了?———《大河报》、《城市早报》的合并,在中原报业市场乃至全国报业市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两报整合的背…  相似文献   

6.
翻阅各地报纸,细心的读者都会为它们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打动。各报新的版面设置、新的版式设计、新的办报风格……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小报改为大报,大报小报四版扩为八版、八版扩为十二版……一个前所未有的改扩版热潮正滚滚向前涌动,改革和竞争已成了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我们稍稍留心一下,会发现有的报纸改扩版非常成功,读者好评不断,有的则不怎么样,还有的甚至走了回头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搞好报纸改扩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求我们解决好在新形势下如何办报和如何办好报的问题。 一、…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业日益繁荣.报业市场初步发育,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受众从信息厦乏状态到信息相对丰裕状态转变,买方市场逐渐成型,读者对报纸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报纸版面设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重视读者导向、重视市场导向、重视通过版面设计的变化,促进报纸的销售,所以称之为“营销阶段”。报纸进入营销时代.版面设计更趋专门化、专业化,一些报纸还专门设置了美术设计、版式总监等专门岗位。但是,一个倾向不容忽视,那就是版面的“过度包装”问题。一些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报纸的整体“外包装”上下足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吴渊 《新闻界》2000,(5):57-57
由于报业的发展,报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是通过对读者的争夺从而达到对读者消费广告市场的争夺。现在的读者对报纸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信息量大,内容可读,而且要求版面美观、阅读方便节约时间。这就对报纸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容大致相同的信息中,编辑独特的策划是吸引读者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同一个事件同一个话题,甚至是同一篇文章,通过不同编辑之手刊登在不同的媒体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版面的独特设计体现了编辑的版面语言及报纸的风格   读者阅读报纸有一个过程及习惯。阅读…  相似文献   

9.
版面是报纸的门面,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是否可读、易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版面。近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的版面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综观起来,共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泰筌  高丽红 《新闻传播》2009,(7):47-47,49
现在,平面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新闻资源有限、报业发展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平面媒体对报纸版面做了调整.各类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周刊抢夺读者眼球。周刊在现代报纸版面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很多读者评判扩版的报纸质量,往往将周刊的水准作为衡量的标尺之一。周刊与传统的专刊相比,都是每周与读者见面,但周刊都是一次最少以四块版有规模地出现,并且在周刊的一版都带有相对独立的报头。周刊兼顾新闻性和服务性.立足报纸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涂珂 《传媒观察》2007,(6):54-55
告别穿插式,迎来模块化,报业市场南风北渐。放眼报摊,仿佛是一夜之间,南方报纸流行的眉清目秀,跨过黄河长江,取代了北方的浓眉大眼。短短几年间,中国报纸版面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变脸。对于常年夜班的编辑们来讲,这次不寻常的转身更多地是版面思想的一次彻底颠覆彻底革命,大家惊讶地发观,当年入行时所奉行的一些组版原则已经被彻底抛弃,而当年一些被绝对禁止的组版方式则成了不二的选择。或许,报业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否定和颠覆中前行的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报界,业内人士习惯把广州、北京、上海和成都四大板块作为中国报业的风向标,对这几个区域内报纸的学习考察对大陆报纸改版和改革起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几年勇于探索的报人开始用国内和国际两种眼光打量自己的报纸,中国报业与世界大报接轨的脚步渐行渐近:广州日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行周五工作制以后,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集中休息的时间长了,如何组织好这些大的节日期间的宣传,成了各家报纸苦心经营、体现报纸特点的一片新天地,也是争夺报业市场的一种手段。不减版面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一个如何对待用户(读者)的问题。一些报纸在节假日减少报纸的容量,平日出版对开12版、16版或20版的,节假日时只出对开8版,还有的报纸在节日期间干脆休刊几天。开始有的读者对此心怀怨气,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假如某奶品公司收订10月份的牛奶,他们以部…  相似文献   

14.
程前 《军事记者》2001,(11):20-21
时下,地方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新闻改革方兴未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报纸的扩版热潮正风起云涌、日渐升温。与地方报纸扩版遥相呼应的是,军队报纸扩版工作目前已启动,经总政治部批准,《人民海军》、《空军报》及兰州军区的《人民军队》、北京军区的《战友报》等6家军队报纸由原来4开4版的小报扩版为对开4版的大报,吹响了军队报纸扩版的号角。然而,军队报纸扩版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行中的坎坷与荆棘我们终究要面对,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改 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少儿报纸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飞速发展。目前 ,全国有少儿报纸64家 ,其种类、数量分布如下表 :①种类数量小学综合性报纸27中学生报纸10低幼报纸6科普类报纸4文艺类报纸4学习辅导类报纸8少数民族报纸5但是 ,同中国报业整体发展相比 ,同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少儿报纸相比 ,我国少儿报业还显得比较落后 ,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出版周期看 ,绝大部分是周报 ,少数为周二报 ;从版面数看 ,大多为4开4版 ,少数为8版 ,最多为12版 ;从发行量看 ,虽然由于学生多 ,发行量都有几十万份 ,但是大多局限于本…  相似文献   

16.
杨华 《新闻采编》2004,(3):44-45
目下,许多读者反映:一到星期六,报纸全克扣;一到星期六,报纸拼拼凑,这指的是许多地(市)级报纸调增星期一至星期五的版面数,调减双休日的版面数,有的从24版减成16版,有的从20版减成8版。这使许多读者感觉到双休日的报纸在数量上被克扣了,在质量上被糊弄了。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13,(12):57-57
慈洪君在2013年第9期《中国报业》上撰文说,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视觉艺术的最直接呈现。近年来,版面设计成为与新闻内容同等重要的同行间竞争手段。如何做到兼顾特色和读者兴趣呢?应着力把握通俗、简约、互动这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的头一天早晨,当我拿到《广州日报》新千年200版纪念特刊时,不禁大吃一惊:报纸怎么这么厚?足足有200版!匆忙中把所有版面的标题浏览一遍,竟然花去我一个小时!而真正能称之为“新闻”的版面只有第1至8版和第101版至112版,其他的版面都是人类千年来在建筑、科技、军事、艺术、风俗等方面通俗化的历史回顾。据说,200万份特刊报纸当日在全国售罄,从而制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特大新闻”。然而,当《广州日报》在制造“特大新闻”的同时,却把大量不是“新闻”的东西硬塞给读者,把“新闻纸”变成历史教科书,从…  相似文献   

19.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报业竞争的全面展开,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一家以上的都市生活类报纸,而不管是报纸的经营者还是这些城市的读者,在阅读报纸和经营报纸时,都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报纸虽然越来越多,一份报纸虽然越来越厚,但不管是新闻还是版面方式,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大同小异,报纸经营者为没有细分的市场拼得不亦乐乎,读者也面对着报摊上似曾相识的报纸疑惑重重。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