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如今社会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几乎没有人不会上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上网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把网络当成教育学生的新阵地。网络教育既有它的优势,又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教育工作者去伪存真,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传递教育正能量,为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凌荷仙 《广西教育》2014,(41):60-60
正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班集体。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核心,然而教育学生不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科任教师的本职。班级科任老师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力量,没有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单枪匹马,是很难搞好班级建设的。一个班级的健康成长,依赖于班级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努力协调好各科任教师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让科任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建设工作中。一是主动与科任教师互  相似文献   

3.
教师网络培训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培训是当今教师继续教育最受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网络培训应该与教师心理需求相统一.依据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类班级所做的一次网络学习心理需求调查(共收到校长、教师的有效问卷2752份)与分析,证明网络培训必须在学习因素、学习环境和形式、平台建设等方面符合教师的心理特点,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网络培训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是一个应该受到重视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铸造自己的"班级灵魂",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拓展思路,搭建老师、学生与家长互动的平台;需要广开言路,构建班级民主氛围。网络班级的运用正好为新时代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阐述了某中心小学建设网络班级的实施步骤、具体管理内容及在建设网络班级的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面对来自学生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社会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成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本文从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网络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提出了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郑碧新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48-150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班级凝聚力受到巨大挑战,学生动向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的特点,使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空间依托和时间保障。要搞好班级凝聚力建设,须着重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寝室阵地建设和班级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班级建设的改革创新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以人为本、改进和优化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认为建设新型班级应该既参照又不满足于传统的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级形态,激发教师产生从事务型向智慧型转变的内在需求,以求适应新型班级建设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主动转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而言,动态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力,调动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愉悦其身心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对教师而言,动态班级文化建设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动态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勤于动手"美";勇于创新"活";形式内容"真"。  相似文献   

9.
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等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07,(12)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充分挖掘各中小学班级文化资源,展示特色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于2007年9月面向全区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开展了"展班级文化风采,促学生健康发展"活动,征集优秀班歌、班训、班级格言、班徽、班级目标、班级刊物、班主任寄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材料。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班主任教师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组成专家组对上交材料进行了评审,对优秀作品给予了表彰并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宣传推广班级文化建设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班级教育情境中,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需要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合作共生,形成班级教育共同体,共同参与班集体建设。PM视角下的小学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就是小学班级管理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班主任及班级其他教育者共同在实践中发挥智慧,在助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环境可使小学班主任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小学班主任应更新班级管理理念,积极主动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引导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小学班级管理。一、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结果多年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改进后,也逐步诞生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类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处理技术,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逐步细化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体制机制。在目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在班级开放式管理中,利用博客可为学生构建一个全球化、数字化的空间。班级博客——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为目标的“零”技术障碍班集体建设平台,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和谐幸福的网上家园,开辟一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战线。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新平台,可以促进班务公开,帮助班主任进行常规的班级管理,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架设一条沟通的桥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负担过重,深层次教研缺失,内容更新缓慢,课程难以共享重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师团队协同共建共享课程、一门课程对应多个班级的协同教学理念。从教师团队的组建、协同网络课程建构、协同教学的班级管理、协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教学的理念与机制,并依托4A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和开发了该系统。它具有班级组织、协同课程和教学计划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聚合、个性化教学实施等功能,能促进课程在多名教师、多个班级和多个学期之间共享,为教师团体协作构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协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以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班级文化的建设上。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切实抓好班主任和学生、班级生态环境、班级文化网络等三方面的工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实效的良好手段、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班级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凝聚,对大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队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探索网络视角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成为必然。易班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公益性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最佳网络路径,我们可以从易班建设团队、易班平台功能、易班线上活动等角度来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有效合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文化的激励、融合等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有益于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8.
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有效合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文化的激励、融合等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有益于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高校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班级建设是21世纪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班"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其性能安全、操作方便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化和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以"易班"为纽带,可以拓展班级建设的网络新阵地,提高学校在班级事务中的民主管理水平,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锤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 《时代教育》2009,(9):138-139
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对推进高校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优化高校育人环境、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以及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班级",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拓展高校班级文化内容,促进班级文化传播,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