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势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主动借鉴“慕课”这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正确处理“慕课”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年,慕课在中国高校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迅速成为慕课的拥趸。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慕课”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词”。“慕课”,由英文MOOC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音译得名。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公开课,就是一种慕课。在慕课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系统地通过网络在线实现。有人认为,慕课将带来真正的教育革命;也有人认为,慕课就像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收音机、电视、电脑一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但都不会像当初想像的那样彻底和到位,不应期待过高。  相似文献   

4.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者在北京大学所开设的三门课采取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逻辑导论”采取慕课加直播授课的形式,“逻辑哲学:反事实条件句和因果推理”采取在线讨论班形式,“悖论:思维的魔方”采取纯慕课形式,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中“悖论:思维的魔方”慕课于2020年10月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如下感受和体会:慕课是一种受众最广、最便捷的现代教学形式;一门慕课要取得成功,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要有精心编撰的供慕课学员选用的配套教材;为了克服慕课的某些弊端,要认真经营慕课讨论区或设置课程微信群,以便师生之间、学员相互之间及时讨论沟通;大学教育的最好形式还是师生面对面、手把手。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当前,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MOOC新形式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基于慕课本身的局限性,促使SPOC成为慕课与高校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并成为慕课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理性选择,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课程共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4,(3):25-26
“慕课”,即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这股浪潮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慕课”适合中小学教育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上,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慕课是近年非常流行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针对园林及相近专业,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慕课平台上相关课程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慕课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名校、名师)进行慕课建设;加快国内慕课的国际化建设进程;加强专业骨干课程的慕课建设;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开设的慕课;强化慕课的线下答疑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8.
全国性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成立于首届中国慕课大会,在中国慕课十年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与各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组织为慕课与在线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发展作用。本文回顾中国慕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智能在线教育等未来高等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给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伟大的创新和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它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慕课"中国化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在线课程和视频课程相比,“慕课”具有学习过程高度互动性、学习时间片断性、课程资源优质性、课程安排系统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受众缺乏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能力、课程完成率低等亟待解决的挑战。中国高校在“慕课”本土化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思维模式僵化、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条件落后、优质师资匮乏、课程内容缺乏竞争力、中国文化特色缺失、校际间合作不足等问题。打破陈旧的教育理念,结合传统高校课堂探索“慕课”教育模式的创新,加强学校之间、学校同第三方运营商之间的相互合作,重视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是“慕课”本土化开发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创建了一种混合教学环境,既融合了"慕课"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当"慕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在全球发展风头正劲之时,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也在尝试一种更为精致的课程类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什么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有哪些优势,"慕课"又会何去何从?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正在尝试一种相对"慕课"更为精致的课程类型  相似文献   

12.
慕课(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互动性等特点,它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又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起到助推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的有机融合,构建“传统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精品慕课,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芸  白琳 《现代教育科学》2014,(11):61-64,69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具有大规模性、无时空限制性、开放性、可重复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慕课的流行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以慕课为契机,开发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在理论教学上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探究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建立网上学习与网下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慕课(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互动性等特点,它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又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起到助推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的有机融合,构建"传统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精品慕课,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学习者感知价值维度、教学者维度、在线课程维度、感知易用性维度、课堂实验维度、学习环境维度等6个维度,对大学生慕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经过线性概率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教学者态度对大学慕课学习满意度呈现出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2)就感知易用性维度来说,相较于设备支持程度,平台的便捷性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更加显著。(3)对学习者个体来说自我满足感越高,对慕课课程满意度也越高。(4)就控制变量而言,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也越高;学生的学校水平越高,其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越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慕课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慕课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指的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一种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合理安排时间,并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慕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短视频的应用、教育者讲解、反馈与考核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慕课"(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已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引发热潮。"慕课"以其优质的网上教学课程和崭新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线课程不能取代的。把慕课理念用于指导化学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对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慕课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它引发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旅游院校要抓住机遇,按照慕课模式建设旅游在线课程,要利用翻转课堂提高旅游教育质量,要发挥慕课在行业培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慕课的兴起使无数在线学习者受益。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深度学习体验,慕课学习者究竟学到了什么。慕课建设者是否非常清楚“什么值得教”,以及“如何教才能让学习者获益最大”。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心理学与生活”中500多条学习者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师优质讲授、课程内容吸引力、学习方式便捷、学习成果认证保证等方面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者在增长心理学知识、增强生活体验、提高反思能力、学习知识发生迁移和解决新问题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