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孙犁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数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分析评价从不间断。既有诗意创作的定位,也有散文化风格的新论;有的称其创作为"诗意小说"或曰"诗体小说",有的则认为孙犁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各种见解都有道理,但也存在着概念含混、分析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晓州 《文教资料》2008,(24):16-18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对孙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散文化的创作、对女性美好的表现上,从而造成了孙犁执著于抒写人性的美好的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村歌>的解读,重点分析孙犁小说所内含的政治隐匿和政治意识,揭示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别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故事,但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重表现了水生和几位青年妇女爱家爱国的真挚情感。小说中蕴含的人情美、人性美以及景物描写十分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孙犁对作品诗意的执意追求。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沈从文、废名、萧红,他们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在他们的小说中,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故事情节明显弱化。本文试通过鲁迅等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以及这种小说散文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具体体现在运用独白直抒胸臆、描写梦境幻觉以展示心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等方面.究其缘由,作者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泛神论思想、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思潮、日本私小说等多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一篇小说,不仅要展示特定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弄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入手,来探讨自然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孙犁小说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很少对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进行探讨,关于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笔者试图从孙犁短篇小说男性形象这一角度切入,探讨他的小说中正面的男性形象特征。笔者认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这些男性形象有如下特点:平凡中蕴含着崇高,平静中隐含着刚烈,平淡中包含着浓情。  相似文献   

9.
在孙犁的"荷花淀"系列小说中,白描是孙犁小说创作的主要风格,与时代背景契合的白描手法,解构了宏大而激烈的故事描写。通过对孙犁使用白描手法的原因的分析,加之对孙犁作品的阅读理解,可以说,孙犁的个性气质、时代背景、阅读经历都暗含了生成白描手法的势因,从而使孙犁在修辞上产生这种近乎偏执的对白描手法的倚重。  相似文献   

10.
小说结构中的两两相应,是为了故事情节有高发展的需要,甚至是作品主旨的需要。孙犁小说《荷花淀》的诸多描写两两相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两两相应,体现了作品构思的精巧与严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小说中抒情性倾向,是与传统小说区别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小说的散文化或者诗化。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找出共同倾向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犁塑造妇女形象暗含三个尺度:外部形象尺度、道德尺度、政治尺度。三尺度间既有矛盾,又存在“政治道德一体化”倾向。这些矛盾和“一体化”倾向给孙犁小说创作带来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多描写故乡江苏高邮里下河风情,其作品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彰显作品整体的和谐美,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尝试从和谐美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毛萍 《现代语文》2008,(3):45-45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锻炼成长的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间,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阅读这篇小说,进一步感受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萧红小说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散文化”作为萧红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诚然,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在小说“散文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仔细地品味她的小说就会发现,“散文化”特征并非其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属性,因为单是这一点,不足以使萧红区别于废名、沈从文等具有散文化创作倾向的作家,真正使萧红区别于上述作家的,是渗透在她作品中的悲剧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萧红小说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入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的作品。重新认识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芦花荡》是传统名篇,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是欣赏的重点。他的小说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情节,作品中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所以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成三点:①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②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③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要通过对小说语言的品味悟出)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课本节选的小说《荷花淀》是孙犁同志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战争故事。但凡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都会描写到硝烟战火、流血牺牲,不是刻画骁勇善战的英雄虎胆,就是展示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而这篇小说却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1943年国统区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三类文体呈现出新的创作风格与倾向:诗歌方面新诗从纯诗化开始向散文化发展;小说方面出现了新作家新倾向;戏剧方面,“剧场戏剧”再次回归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