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课正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现象的理解、感悟,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直至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五步目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富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即引读启智——初读感悟——精读理解——品读体会——延读拓展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杜孝清 《中国教师》2009,(Z1):504-50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教学应如此,而作为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习作写评语,更应如此。教师应倾听学生心灵的絮语,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强调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文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学生阅读量小、思维受到限制等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解决目前语文阅读所面临的困境。群文阅读教学要按"主题回顾——举一反三——阅读概览——分享展示——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六个步骤展开,同时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选好主题和文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群文教学更加有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新时期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现"个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充分的发展。一、自主性阅读——个性化的前进动力读者只有经历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才能建构起价值意义,这就决定着阅读材料的领悟因人而异。"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即要让学生由过去死记语文知识转到通过语言的形式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为主,转到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学案式阅读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展开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呈现出立体开放的解读效果。本文对"学案式阅读教学"的流程——"初读生成学案→自探落实学案→共议交融学案→反思完善学案→拓展延伸学案"进行了具体的解说。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7)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对话的共鸣活动。以"与文本对话"来组织调控教学诸要素,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主体功能,这既是方法论,也是教学观。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必要手段,更是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高效之根本。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围绕文本,实现目标;尊重作者,平等对话;披文入情,生成精神;尊重学生,有效引导;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纬国 《甘肃教育》2014,(17):54-54
正目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正风靡语文教学界。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面对学生的每次成绩,教师也深感困惑。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一、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与水平的时间和空间。语文课上要坚决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儿童的语文启蒙教育阶段,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尊重儿童文化即是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只有让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让他们在学习中放飞自我,找到学习语文的最大乐趣。教师如果走进多彩的儿童文化,在充满儿童文化的课堂中,一定能与孩子的心灵一起飞翔。下面结合我校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会走路的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相似文献   

13.
陈芳老师指出"生态语文"是一种关于语文教育的生态化实践,主张语文的实现过程既要尊重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又要尊重教育教学的共同规律和语文习得与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1]。可以说"生态语文"是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是每个学生的语文。如何实现语文是每位学生的语文,如何在课堂上设置灵活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统编教材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在小学素质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好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素养,做到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尊重学生教育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学习语文使人获得一种未来的基本能力。一个人通过语文学习,增长知识,感受文明,成为有内涵、精神健康的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做到三个方面:1.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讲方式"与现代建构主义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一脉相传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朗读现象,谈谈平时在优化朗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意在对"症"下"药",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一、尝试感悟:真实的朗读——尊重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受制于阅读素养与生活经历,不少学生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散文——例如《背影》《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等,不感兴趣。对这些散文的教学,要从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开始,以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最终实现对阅读初感的超越。本文以笔者在“第一届‘语参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颁奖典礼暨全国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有智慧,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慧眼、慧心和慧根上花力气。一、求异,让学生慧眼开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通过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培养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一、尊重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面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语文作业的设计要重视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心灵体验,着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