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用"他者"来形象表征女性的历史处境,并指出生物学或经济技术史不足以解释女性何以成为"他者",认为女性处境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意识。通过对波伏娃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探源分析,一方面可以挖掘波伏娃对女性的人本主义关注,另一方面可以探究波伏娃的作品所隐含的女性出路探索。  相似文献   

2.
曾林玉 《海外英语》2014,(14):227-229
该文从女性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关于他者的理论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中五位主要女性的他者形象,发现小说中女性被边缘化并且沦为他者是内外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中,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该作品中的男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被边缘化,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女性甚至为保持独立而拒斥性爱。罗萨蒙德的做法无疑是“过犹不及”,显然带有早期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绝对独立的偏激。  相似文献   

4.
"不要生为女人,要成为女人。"波伏娃写在《第二性》开头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女人能骄傲地立身于世的不二法门:极品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出来的。身为一个中国女人,要修炼成极品女人,要向何处去寻找秘籍呢?这世上有三座城是极品女人的学校:巴黎、纽约、布拉格。从这里修炼毕业的极品女人,拥有着令人艳羡的特质。想修炼成为真正的极品女人吗?随我们走近这三座"学校",看看能从其中汲取到怎样的极品女人特质。  相似文献   

5.
论德拉布尔小说《磨盘》中男性的"他者"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中,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该作品中的男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被边缘化,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女性甚至为保持独立而拒斥性爱。罗萨蒙德的做法无疑是“过犹不及”,显然带有早期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绝对独立的偏激。  相似文献   

6.
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气质的形成和本质,使人们认识到女性气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或社会制度或社会习俗让女性后天形成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当今社会仍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女性要真正解放,首先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给予女人的女性气质里不好的因素,使自己成为在平等、独立基础上比较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客观地评价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作品,提出了个人奋斗不能解决妇女问题,妇女解放不应排斥自然属性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权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的两部著作一《第二性》和《超越圣父上帝》.都从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中汲取了思想前提,这一派女权主义思想扎根于几位德国哲学家的理论构架之中。如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底格尔,但它最引人注目的体系源头则出自法国思想家——保罗·萨特的著作。波伏娃、戴利这一派女权主义思想最初源头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其体系的形成得益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以及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波伏娃的《第二性》系统地阐述了存在主义派女权主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作家乔治·桑深深体会到男权中心传统对妇女的压迫和种种不公平待遇。在其作品中,乔治·桑往往从女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同时代女性生活和生存现状。在小说《康素爱萝》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向读者讲述了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境遇。本文拟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来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相似文献   

10.
朱慧 《文教资料》2008,(14):26-29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他者"理论为指导,按照剧本创作的时间顺序逐一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创作于1945-1961年的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角色,发现这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话语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强的趋势,显示这些女性角色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和对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在不断减弱,实现了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与波伏娃都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于她们各自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与《第二性——女人》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既有相似的地方,也煮虿尘皂勺虿面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她们的这两部作品,分析她们女权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探讨造成这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奥威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寓言小说家,对于他的作品大多是从其艺术性和政治性上来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的一些观点,对《一九八四》中和温斯顿关系比较密切的三位女性-裘莉亚、温斯顿的母亲以及凯瑟琳等进行解读,进而揭示奥威尔的女性观以及他的性别等级思想。  相似文献   

13.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波伏娃以存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精神领袖的多彩人生蜚声世界.她的代表作<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妇女解放的<圣经>.纵观波伏娃跨学科全息式的理论建构和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既有对"第二性"存在的超越,也有荒诞存在的变奏和二律背反的复调重奏.她集毕生心血和聪明才智实践着人生的"畅想",在哲学、文学、政治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战线和妇女解放等诸多领域均作出非凡的贡献.她的一生不仅超越了"第二性"、超越了自身,同时也超越了普通"第一性".  相似文献   

15.
是她,论断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是她,洞悉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普遍规律并把它命名为“第二性”;是她,身为女性外禀花容月貌,内赋绝世才华,写出不朽名著,被大师级异性文化巨匠终身热爱,被同性女宾倾情仰慕;是她,全额占领女性所有天资并赢得上帝的恩宠。所以,她举世无双。所以,她是一个时代。她的名字叫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存在主义理论的捍卫者、女权主义的教母、放眼世界的社会活动家、女性圣经《第二性》的作者,存在主义理论先驱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契约式婚姻的发明者和实践者。时光在1929年春天里流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莺飞草长。独自散步于林荫下21岁的波伏娃高桃优雅,但见百合与金莲吐蕊,红山茶和紫丁香争芳,并没有发觉同学马耶、尼赞、萨特不远  相似文献   

16.
《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解构了西蒙·波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是"被动之我",是男人附属品的论断。认为女人不是一朵被供之花、一个待摘之果,女人是自己的主人,是追求自己理想与幸福的"主动之我"。  相似文献   

17.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看《当代》     
在本期《当代》中,最瞩目的当属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当年曾以《沧浪之水》写透知识分子的作家阎真,这一次却将力气聚焦在了"女人"身上。作家显然雄心勃勃,在作品的开题处就向女性主义大师波伏娃宣战:女性气质到底是生理事实还是社会建构?女性的悲剧究竟是男权的霸道还是女人的宿命?然而以一个男性知识分子的所思所想,试图参悟  相似文献   

19.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设专章论述了女性神话与女性生存现实的关系,女性神话把女性放在概念化的、超自然的观念的世界里,掩盖了分散在具体时空里的一个个具体的女人的真实面貌。而事实神话的路对一个个具体的女人是堵死了的,每个女人归根到底还是得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所以说,在现实中的关系越具体,就越少会被神化,丢弃神话,只是要将行为感情激情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正是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真实言说,一步步走出了女性神话的幻影,从飘渺的太空落到了坚实的世俗生活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在萨特的多边性问题上,波伏娃充当了相当于母亲的角色.权当送儿子去寻找喜欢的姑娘,心里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波伏娃对于萨特的女人津津乐道,也是在把自己异化为男性,而把女性放置于他者的地位,这样,她的精神位置一下子优越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