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成排比的语言材料大都是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也有的排比是由短语构成的。句子也好,短语也好,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方可构成排比。有人把两个句子或短语构成的对称句式也说成是排比,这是不对的。也有人把三个或三个以上词并列地说也称为排比,这也是不对的。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来说说。  相似文献   

2.
张风琴 《考试》2008,(11):26-28
【考点指津】句式仿用重点在"仿",主要采用"依样画葫芦"的形式,从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句子的仿写、对联的仿写、诗词、歌词的仿写、开场白的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  相似文献   

3.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师:这个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生:用钢铁巨人比喻高大的装卸吊车,用卫队比喻排列整齐的海轮。师: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装卸吊车比作钢铁巨人,把排列整齐的海轮比作卫队。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相比,你们看哪个写得好。(老师出示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好,因为课文中是个比喻句,写得具体。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好,还因为它写得生动。师:对!一比就…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课文讲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课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泗水河畔的美景;同时将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说物明理,内涵丰富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深层人生哲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有人比喻一篇优秀的英文如同一座漂亮的大厦 ,单词似砖 ,语法便似钢筋水泥。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主语是人的头部 ,谓语则是人的颈部。前者比喻词汇量的重要 ,更需要语法来结构 ,后者说明谓语动词在句中不能缺少。要学好英语 ,毫无疑问要掌握句子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 ,而英语句子里的动词对于一个句子来说 ,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考试的题型来看 ,写作也好 ,动词填空也罢 ,只要掌握了动词的用法技巧 ,想要准确地运用动词写一个成功的句子就迎刃而解了。用一个动词前先按照以下的思路去考虑 :第一步 :判断动词是谓语还是…  相似文献   

6.
比喻和通感在修辞学上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通感常常是通过明喻的句式来表现,故常为人们说以为比喻。有人则主张把它视为比喻和通感兼用句,在诸多的试题中,命题者或视为比喻、或视为通感而设计题目,甚至如高一教材《荷塘月色》中的练习也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比喻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其中有两个比喻,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明与暗的变化……”。把课文中两个典型的通感辞格的句子视为比喻,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唐巨南 《初中生》2014,(Z3):72-73
正也许有人会说,真正漂亮的文章,是不需要修辞的。但老师要强调的是,中考作文还真有点离不开它。想一想,在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中,从头至尾,见不到一个比喻,见不到一组排比,也见不到一句诗词,你可以想象结局会是多么糟糕!能够运用一两种修辞,引用三两句诗词,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要知道,每一种修辞,都有它的独特魅力。运用比喻,语言会形象生动;运用夸张,语言会幽默诙谐;运用排比,句式会大气生辉;引用诗词,语言能平添文采。  相似文献   

8.
凡在学业上捕得"佳鱼'音,贵在"结网"。"结网",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如何"结网"'?关键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学会"转轨到"会学"上来。竞赛法。复习比喻修辞格时.先让学生重温比喻的三种形式,然后比赛;复习排比修辞格时,让学生举例说明料比有哪几种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主动求知的情绪进入亢奋状态。他们发现排比有四种形式: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首排比,段落排比。实践证明:竞赛,是激发"趣,启动思纷,扩大内需,刀掘潜智的金点子。引导法。(孔乙己)全文*I…  相似文献   

9.
《大雪山》(五年制教材五册)以生动、感人的语言着意叙写了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一个片断。读时使人也如置身其间。笔者认为:课文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强烈的效果,这与本文辞格的综合运用是分不开的。试举几例: 一、“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连条小路也没有。”这个语段中的第二个句子,从语言的结构形式看,是排比,而就排迭的三个分句看,其间又存在着步步推进的层递关系。整个句子兼用了排比  相似文献   

10.
排比是一种富于极强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古人所谓:"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意也。"它道出了排比的特殊作用。由于排比句气势恢宏、节奏分明,长于抒情,能打造出作文的亮点,所以有人称排比是句子中的"集束炸弹",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每年的中考作文中,总会涌现出很多善用排比辞格的考生,他们的作文由此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的育人智慧和对弟子的关爱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  相似文献   

12.
张宇 《考试》2010,(Z1):27-28
"有文采"在高考作文评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入手,提高写作水平。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考生常用的则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  相似文献   

13.
在汉代刘向的<说苑>里记载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惠施讲话好用比喻.有人就对梁王说:"假使不让惠施用比喻,他就什么话也说不成了."……  相似文献   

14.
模仿句子造句,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它最早出现在1994年高考题中,1998、1999两年高考题中又连续采用了这种题型。从这三年的题目设计看,表面上是考查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二是考查句子的连贯承接;但实际上这种题目涉及到考生的分析审题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因此,这是一种考查考生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  相似文献   

15.
王馨 《语文天地》2013,(18):38-39
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的作文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我认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用排比手段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更详尽、透彻;用排比来抒情,就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明快,适于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且歌且行     
曾有人感慨,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也曾有人吁叹,教师的生命像一个短短的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她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比喻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追求"美丽语文"的教师来说,生命长句中还有一个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最突出的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观全篇,每小节几乎都采用了喻证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讨论文章中所用“形象”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本课文灵活多样的比喻形式,通篇运用比喻说理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单元学习目标 1.查字典学习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掌握排比、比喻、夸张等形式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按空间顺序、先总后分和时间顺序理清本单元课文思路,体会课文中心。 3.学习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4.认识因果、总分、总分总三种构段方式,并能用总分结构式整理二段话。 5.能够通过阅读抓住事物特点,并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知道事物诸特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如果对句子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去加以润饰,就可以使语言顿放异彩,表达文采斐然,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出走     
句子城有一个大家族——比喻句。凭着无与伦比的表现能力,比喻句在句子城备受宠爱。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一个个比喻句骄傲起来,连走路都是趾高气扬的,最后发展到私自出走。整幢比喻楼人去楼空。两天过去了,仍不见一个比喻句的踪影。负责比喻楼的赛克急得手足无措。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森林小学大象校长打来的。他说,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