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表示尊卑古人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尊。《廉颇蔺相列传》中"以相如功大,拜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新浪微博的正式上线,开启了中国的"微"时代,"微"字如今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生活。"微"在汉字中是一个常用的语素,表示"小、少",可组成"细微、微弱、微型"等词语。有人已经指出,"微"作为"类词缀"是仿照英语中前缀"micro"形成的。(参见《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11期)"micro"是英语中的前缀,常用来表示"a smaller than average scale",即规模比普通尺寸要小一些的事物,用于一些专业化的词语,如"microwave(微波)、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  相似文献   

3.
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越 《学子》2013,(2):26-27
一、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的可行性、重要性1.教给学生一些古文字知识,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汉字四千多年发展的长河中,汉字本身也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如,"父"字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在甲骨文里象征手中拿着棍棒之意。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之一。商周以后,"父"便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读作"fǔ",如,尊称老农为"田父",渔翁为"渔父"。家庭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里,"用"写为■,看起来像用木棒箍成的木桶,中间的■代表木桶上的提手,后引申为"使用"之意。唐代诗人李白在游历期间,与友人登高共饮,兴致高涨,借酒放歌,吐露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句之"用",是指"用处",含有"目的"之意。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用"的解释涉及更多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在被动语态结构中,如果要表明"被……"时.人们通常使用介词by.但在许多英语被动结构中.我们会看到使用介词with来表示"被……".因此.经常有学生为此感到困惑.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究竞有什么区别?主要区别在于:(1)在被动语态结构中.by既可以用来表示执行动作的工具.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而with则仅仅用来表示执行动作的工具.(2)在过去分词作表语的"被动结构中",习惯上用介词with表示"遍及"之意.而不用bv.  相似文献   

6.
《尚书·说命》篇"学学半"一语中的两个"学"字,向来被认为前一个读"教",其"古文"为"斆";后一个为学习的"学"。从楚简文字资料来看,"斆"、"學"二字都是古文"学"字。在楚简文字中,"教"、"学"二字都可以表示"教",也都可以表示"学",这属于楚简"教"族字中特有的"反义共字"现象,反映了楚人教育思想中浓厚的辩证法精神。  相似文献   

7.
"唯唯诺诺"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成语,用来表示应答。例如:冀州刺史看着垂首立于自己面前的小偷问:"你割的蒿子是自己家的吗?"小偷脸上露出一丝愧色,唯唯诺诺地回答:"不是。"(选自《温和的"惩罚"》,原载《演讲与口才》2013年第22期)用"唯唯诺诺"作应答时通常表示顺从确认的意思,而用来表示否定态度总觉得有些别扭。那么,"唯唯诺诺"究竟能不能用来表示否定的应答呢?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权威  相似文献   

8.
成语"空穴来风"的使用,历来争议颇多。"空穴来风"语出《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因为枳树弯曲,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很显然,"穴",洞、孔也。"来",招致之意。"空穴"与"来风"明显属因果关系:因为有了洞穴,所以才进风。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  相似文献   

9.
起源腊八是农历十二月的第八天,是欢庆农历新年的开始。在汉语里,"腊"的意思是第十二个月,"八"的意思是八。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大约3000年前,一种祭祀仪式叫作"腊",在农历十二月举行。人们向天上和地下的神献出他们的猎物。那时候,表示猎物的汉字"猎"和表示农历十二月的腊"是可以通用的。从那时起,"腊"就用来通指这两种意思了。因为这个节日是在最  相似文献   

10.
"容姐"的名字叫汪容,"容姐"的称呼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对她的爱称。六月份的"容姐"又让师生们为她骄傲了一回,在高考中考得高分,可谓星光灿烂。然而,"容姐"实在是一个平凡的学生,是那种放在学生堆里你绝对不会注意的学生。她就曾在我的眼前这样轻易地溜走过。我的眼睛扫过政治班近四十位同学的脸。那是一张张经过学校高一高二两年的历练已经逐渐成熟的脸,但却又带着刚入高三的紧张与兴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构造,根据造字辨识汉字是表意字,辨识字形时,可用分析造字法,通过体察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准确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中的"艮"是盛食物的器皿,"既"是"人已吃了饭走了",有"已经"、"完了"、"终了"之意;而"即"则是"人来吃饭",有"走近"、"靠近"之意。所以,"既往不咎"中"既"不能写成"即",而"若即若离"和"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写成"既"则是误写。再如  相似文献   

14.
"昨日黄花"衍生于"明日黄花",两者都表示过时之物之意,但多数人认为应取缔"昨日黄花",以规范语言的使用。其实,不论是将其理解为语言的割裂现象导致"明日黄花"渐离语言的使用,还是望文生义与语言的讹变导致"昨日黄花"渐入人心,"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的争议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应该让它们自由竞争,把选择权留给语言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它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国的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诗《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传统的儒家文化把"感恩"表述为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不起"是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中文明礼貌知识和习惯的认知内容,是我们用来表达歉意,而且是表示真心愧疚的话。而在幼儿生活中,"对不起"这句话已经被有些幼儿当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变成了他们做错事后的"挡箭牌"。现象一:石杰抢了朱婧的玩具,朱婧向他要,他就把朱婧推倒在地。朱婧哭了,他连忙说声"对不起",然后不管朱婧,自己就去玩了。现象二:王萌洗手时,不小心把水甩到了姜悦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同一个班上学生差异万千的个性,往往能碰撞出别样的精彩。这就是"犀利姐"带给我的启示。"犀利姐"的称号是我在心里为她取的。这个女生话锋尖锐、用词犀利,针对别人时简直是"一往无前"。所以我在心里暗暗称她"犀利姐"。一对一,"犀利姐"锋芒毕露"犀利姐"的犀利再一次展现了。在班级QQ群中,矛盾随着"犀利姐"和小电的争吵展现在大家面前。  相似文献   

18.
"象外"的哲学渊源可以上溯到老、庄、《易传》,但是上述文献尚未提出"象外"概念。直到六朝,"象外"才进入哲学、佛学的理论视野,进而影响到文艺美学。魏晋玄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意";佛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谈"(象外的佛理),实际依然是"象外之意"。故而六朝玄佛均重"象外之意",而非后世司空图提出并以之知名的"象外之象"。六朝画论"象外"说的审美指向是"象外之精灵",意近于玄佛语境中的"象外之意"。直到唐代,"象外"才正式进入文论之中,这又反证六朝画论"象外"说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本《水浒传》在结尾第70回中让卢俊久梦见一个长人执弓收捕了梁山好汉,并让卢俊义看到"天下太平"四字,用"长人"来预示"天下太平",不但有历史依据,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长人"常常用来表示"祥瑞"之兆。理解"长人"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金圣叹的心态与他腰斩《水浒传》之含义。  相似文献   

20.
西汉五铢钱铸造量问题之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汉五铢钱的铸造量问题,学术界答案不一,关键是因为对《汉书·食货志》中"亿万"的理解存在分歧。实际上,在汉代,"亿"指实数时,是表示"万万"之意,而非"十万"。"亿万"中的"万"是亿后之余数。西汉五铢钱铸造量当为280亿多,而不是2800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