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莉  吴昊旻  钟妍  林雀跃 《大众科技》2023,(8):199-202+138
民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瑰宝,但是因其基础研究薄弱、成分复杂、资源匮乏、质量标准缺失等原因,民族药的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统计分析是运用数学思维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内在规律的一种方法。目前,统计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民族药质量控制研究中,因此,文章统计了近年来统计分析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民族药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壮药药材在来源途径上的缺失,极大的影响了壮医临床上壮药的合理应用。文章通过调整壮医专业课程体系中壮药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壮药自给自足能力,适当改善壮医药当前医与药脱节的现状,医药并进,繁荣壮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3.
药用矿物学是以矿物药材和医药用矿物原料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新兴边缘学科。提起矿物药材,人们立刻会想到辰砂、石膏、滑石等矿物。它们在“中”医药(指包括汉、蒙、藏、回、维吾尔等各民族传统医药在内的东方医学体系)中至今直接用为单味药(处方中的配伍品种,甚至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重要的一节,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指导下,中医药民族医药蓬勃发展.弘扬壮医文化,发展民族医文化事业,从而提升壮医医院软实力.文章通过促进壮医药文化从而加强壮族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将壮医在广西地区发扬光大,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日前在广西中医药发展座谈会上透露,广西将把中医药作为重要产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快发展。广西目前已查明中草药资源4623种,在全国排名第二,加上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成为国内四大药材产区之一。广西已成立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研究所、天然药  相似文献   

6.
陈冬雁 《百科知识》2021,(33):64-66
广西民族药既是广西少数民族的医药宝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医药文化的结晶.随着中国文化持续有效地传播,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药文化也在逐渐"走出去".然而,广西的位置、地形、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等限制让民族药的外宣译介难上加难.想要得到世界的认可,必须有高质量的外宣译介.为此,可从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出发,从译介主体、内容、传播途径、受众及效果5大因素探索广西民族药文化外宣译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罗婕  庞宇舟 《大众科技》2014,(2):157-158,156
壮医药高等教育是新兴的医药教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对广西壮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并为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DOI:10.3772/j.issn.1673-6516.2015.02.029
  以往在研究药材的品种、品质、疗效、毒性与资源时常常割裂五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目前存在的质量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威灵仙等药材的资源、品种品质与药理的系统性研究”项目以威灵仙、头花蓼等中药材及民族药材为研究和分析对象,将药材的品种、品质、药效、毒性与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探究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建立了体现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的药材品质评价体系,为中药及民族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示范和新思路。该项目系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西部重点学科资助项目、贵阳中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由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承担完成,主要完成人有王祥培、万德光、靳凤云、钱海兵、吴红梅、黄婕、王祥森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西民族医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民族医药尚处在低水平的开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平台使其产业化发展,因此广西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平台建设的战略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就广西民族医药的现状及民族医药发展的若干问题和战略选择进行探讨,认为发展广西民族医药事业,不但是广西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南黎药独具特色,黎医验方经验丰富,民间采药历史悠久、草药来源广泛,对局部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但是黎药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传承危机及黎族药材保护等问题。黎药保护即生态保护,传统黎药应用与现代药理成分研究相结合,让黎药在民族医药并存发展的时代大放异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加快,黎族医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所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黎药资源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壮泰养心安神散是壮族医药与泰国民族医药首次联合的经验组方,以养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失眠症(壮医称"年闹诺")。该穴位贴剂是由龙眼肉(诺芒俺)、田七(棵点镇)、千斤拔(棵壤丁)等壮药,决明子(??????????)、莲子心(??????????????)等泰药共11味药物组成,大处方、小剂量、易操作,可以较好地全面地保留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本贴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具有可行性,以期为壮泰养心安神贴剂产品的后续研发提供正确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系统介绍和总结了我国壮、藏、蒙等少数民族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进展,并提出未来少数民族医药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正确把握广西民族医药行业现存问题,筛选出现阶段民族医药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技术服务需求,为今后制定民族医药发展目标提供数据基础,更好地为广西民族医药行业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促进广西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发放问卷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广西民族医药行业的发展所需的技术服务主要围绕发展需求的政策、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与技能、各行业需求的关键技术以及所急需的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结论:结合政府相关文件,对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医药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建成民族医药研究所。在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1988年又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病床编制100张,开设了傣药科研科、傣药制剂室、傣医骨伤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因素选择和正交实验优选出壮药补肺消积饮颗粒的最佳提取、浓缩、干燥和成型工艺,为制备壮药补肺消积饮颗粒、研究其质量标准给予指导.方法:以主母药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含量和总干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对黄芪、白花蛇舌草、三七、半枝莲开展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壮药补肺消积饮的最佳水提工艺参数建...  相似文献   

16.
谢平  白央  格桑索朗 《西藏科技》2013,(6):68-69,77
目的探讨藏药材蒲桃(藏语名称:萨哲)质量标准建立的方法。方法采用历史考证、来源、药材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拟定蒲桃质量标准。结果通过对蒲桃原植物进行历史考证、来源调查、性状、茎横切面显微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可用于茅膏菜药材的质量控制。结论为蒲桃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该药材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云南科技管理》2009,(6):73-73
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医药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建成民族医药研究所。在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1988年又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病床编制100张,开设了傣药科研科、傣药制剂室、傣医骨伤科、傣医传统治疗中心等10多个临床科室。目前,医院已列入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民族医院建设,新的傣医院正在建设中。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山豆根资源现状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为我国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目前该药材资源现状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文章对山豆根药材的资源状况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山豆根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质量标准的完善、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材DNA条形码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蒙药作为民族医药之一,已开展了相关研究,文章介绍了蒙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现状,并就蒙药条形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云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条件,造就了多样性、丰富性的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文章梳理了云南民族医药传承保护中的不足及云南民族医药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将民族医药融入云南大健康产业政策,协同培养不同层次的民族医药传承人和医药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民族医药注入新技术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资源保护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民族医药多渠道创新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