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北一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两次赴四川沱江采制专题.攀谈中获知她操持着一档栏目叫《回家》。我问其收视率如何.算不算品牌栏目?老百姓买不买账?她有点语塞并略显尴尬。我说,你回家吧,只有你先回了家,节目才能回家,只有在你们辖区和频道覆盖范围内重新定位,谋划选题,节目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40):35-35
你和他有性缘吗?你们的性缘让双方都感到满意吗?本期栏目里,我就和大家探讨性缘的几个阶段,以及V的松紧对性缘好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素萍 《新闻世界》2009,(10):86-86
说到“备稿”一词,很多没有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它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怎样准备稿件”。也许有人要问,“你们播音员不就是播音吗?直接把字词念出来不就得了.还用得着那么麻烦吗?”还有些人以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是每天晚上出来在屏幕上说几句话那么简单,孰不知在这些字里行间渗透着节目主持人默默备稿的点点滴滴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趣味     
中国大使舌战美国“铁嘴”美国广播公司的《本周》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电视专题节目之一,它的主持人山姆·唐纳德是全美电视界有名的“铁嘴”。5月8日上午,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应邀来到该节目直播室,就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袭击事件接受现场采访。在美国名气很大的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被聘为客座主持。唐纳德劈头就问:“你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面的情形,你能保证美国驻中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李肇星当即反问;“你们一直不断地谈论你们外交官的安全,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不问问在贝尔格莱德被杀害的中国外交人员的情况?我不…  相似文献   

5.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6.
庐山在呼唤     
香炉峰的瀑布在呼唤,仙人洞 的松涛在呼唤,庐山在呼唤! 呼唤你们:五十年前在庐山“快乐家”孤儿院度过童年时代的老人们,你们今在何方?你们晚年生活得怎么样?你们还记得庐山“快乐家”孤儿院吗?还记得布妈妈、牧妈妈、胡妈妈吗?什么时候,你们能再来庐山看看呢?庐山没有忘记你们,庐山在关注着你们!  相似文献   

7.
"你幸福吗?"务工人员:"我姓曾。""你幸福吗?"退休老人:"当然幸福啦。""你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2012年9月27日到10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连续九天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社会调查节目"你幸福吗?"节目一开播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网络和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更是将"我姓曾"等回答称为"神回复",并以一种看央视笑话的心态在网络媒体大量传播。但是随着节目连续九天的播出,人们发现,这次  相似文献   

8.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9.
高臻笛 《今传媒》2016,(4):100-101
央视经济频道《交换空间》节目以"轻装修、重装饰"的家装理念赢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在人们的居家装饰消费行为中发挥着正确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交换空间》十年发展历程的纵览,指出实用性、体验性和持续性是该节目成功的重要基础,并对该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重庆档案》2005,(3):14-14
你们知道档案吗?你们留心档案吗?哦,尘封的档案,神秘的档案,离我们普通家庭不是很远吗?其实不然,每个家庭都有档案,档案是伴随着家庭的诞生而产生的。比如,开始恋爱了,有恋爱的书信、照片、结婚证、婚礼录像等,构成了“恋爱婚姻档案”;有了小宝宝,那么计划生育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约有160家国际广播电台用140种语言通过无线电波向世界各地传播自己的信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许多电台都在千方百计地开辟新的途径,其中寄送节目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目前,寄送节目实际上成了对外广播的第二种方式。约有60多家国际广播电台设立了专门寄送节目的机构,寄出的节目数字越来越大。英国广播公司向100多个国家的广播电台寄送节目,荷兰电台每年寄到世界各地的节目约有15万盘。各国对外广播电台还纷纷建立双边和多边的节目交换关系,以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法制新闻报道样式,《法律帮助热线》节目有没有生存的依据,有没有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各类节目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存在的理由是什么?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吗?本文就从《法律帮助热线》节目的运行、选题和其公正性方面探讨这个问题。节目的样式及其运行状况:《法律帮助热线》的基本样式是“案例+律师帮助”,简单说就是在节目主体部分叙述一个典型案例,结尾部分由栏目随行律师在现场向当事人提出相关法律咨询和建议。就样式而言,在《法治天地》栏目中是一种求新,一个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洛杉矶著名脱口秀演员罗素·皮特斯(Russell Peters),在他的新节目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桥段——说他在上海某商场买鞋子,因为柜台里找不出适合他脚的鞋子尺寸,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全世界的鞋子不都是你们中国制造的吗?”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显然,他的这段调侃,恰好印证了中国商品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9393,我终于到家啦!谢谢你们一路陪伴!” “9393,新岭隧道又堵上了,更可气的是有些人占用硬路肩”! “9393,这里一马平川,我正开车带着老婆孩子,今天去丈母娘家,能给我们放一首欢快的歌吗?”  相似文献   

15.
庄潇 《视听》2022,(5):62-64
家装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源于城市社会对于住房困难和居住理念改变的关注.节目通过影像再现城市居住空间的方式,反映城市建设过程中居住空间的挤压与居住理念的改变,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梦想改造家》从刻画地理文化、突出家用摆设和建立人与建筑的情感联系三个方面构建起居住空间的影像.节目在通过消费个人隐私让观众获得观看...  相似文献   

16.
最传统的提问报道:《家风是什么?》
  从2012年《你幸福吗?》,到2013年《爱国让你想到什么?》,再到2014年《家风是什么?》,这种海采式提问报道几乎每年都能在央视节目中引起一定的反响,抛出的问题好像变成了国问。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庭节日,央视在这个时候探讨家风,体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假日调查《你幸福吗》,节目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总计300多人次向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这个街头采访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9天播放,总时长达到了40分钟,并被《新闻联播》以头条方式播出了8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美桥 《视听界》2013,(5):93-94
《交换妻子》是一个典型的“交换”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选取两个普通家庭,妻子互换,然后拍摄双方家庭对新成员的适应过程。通过改变熟悉的生活环境,体验新的生活方式,使观众对交换的结果形成期待心理。本文以《交换妻子》为例,分析参与者、竞争、真实记录、时空规定、悬念、淘汰与选拔规则、艺术加工这七大要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项华 《视听界》2010,(1):107-108
1996年5月12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开播,为中国电视读书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时间读书节目甚是红火。2004年,《读书时间》因收视率等原因遭到末位淘汰,各地开设的读书类节目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近年来,只有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河北卫视的《读书》等极少数的读书节目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电视读书节目真的没有生存空间吗?其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什么?申家宁(92级外语系研究生)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习?节目主持人不是不要“表演”吗?向演员学习,难道不会导致新闻功能的退化吗?有人也许会发出种种疑问。我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必掌握表演的全部技巧,但要抓住表演的“魂”。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