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一本图书,如在审美和市场两方面都取得不错的表现,方可称之为好书。但"好"的同时,总觉得单调了些,如能因这"好"书引起大家热议,口耳相传乃至泛文化效应,这便是一种"热"。由"好"到"热",实属不易。本刊所选取的2012热书,题材涵盖方方面面,有弘扬主旋律、有家常巷尾的诉说、也有关乎儿童成长的心灵鸡汤……总之,这些图书在某一方面或显或隐影响了2012年之中国书业。本刊选取之图书,无在意建树、立言,但也是一家之鸣,力争给众声喧哗的2012中国书业一种参考、一种警惕,甚至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2.
贺新辉、屈毓秀等选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人咏晋诗选》一书,对于读者在欣赏古代诗歌的同时,了解山西的地理形势和历史风貌,对于激发人们的思乡爱国之忱或游历观赏之情,都颇有助益。赵朴初题签,侯外庐作序,吴晓铃、黄肃秋等校阅,更增加了此书的影响。但对于书中某些注释,笔者不敢苟同。现将读此书时对部分注释的不同意见列举于下,以就教于大家。(为节省篇幅计,只摘抄有关诗句和注释。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3.
赵勇 《中国图书评论》2006,(10):103-105
因为帮人做一个存在主义的课题,与萨特相关的书就读了一大堆。这一堆书中,以下三本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第一本是西里奈利的《20世纪的两位知识分子:萨特与阿隆》(陈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此书从萨特与阿隆的中学时代说起,客观呈现了两位知识分子大半  相似文献   

4.
一读再读,努力避免遗珠之憾是刊物严谨的工作作风 《纽约时报书评》偶尔也有出差错的时候。由于每位书评人各有其强烈的主观意识,再加上刊物一向尊重书评家的意见,结果就曾发生过好书险些漏评的事。 1985年刊物拿到《帕可斯的故事》一书,交给某专家后得到“内容不值一评”的结论。该书公关不服气,主编又将其交给另一位书评家再评,答案还不看好。结果时间耽搁索性不评。不料数月后此书赫然成为“美国书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此时刊物赶紧再找一位书评家。终于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书评文章,赶在了《帕》书夺下书奖的前一天见了报。以后凡类似此书刊物舍去不评,但在他处已获好评的书,主编一定亲自阅读,或多方征询意见,以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京丰归来     
又是一年,这次上会第一感觉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仔细看时却是“溪柳自摇沙水清”。从整体格局来说,某些低折扣图书继续冲击普通社科书市场。这些低折扣图书主要来自特价装备书公司、大套系生活书和一些十元本图书。特价装备书从收库存书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自己定制低折扣图书,品类也多为适合学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类,而且他们的客户也从最早的特价书店、地摊过渡到现在的各级图书馆,并且开始渗透到图书批发市场。此次特价装备书的摊点大约有几十家,这不能不说是普通社科书的威胁。原来经营礼品书后转做社科书的公司因为规模大、资金雄厚、经营理念不同,他们的一些大套系生活类图书也呈现低折扣的趋势。而十元本图书多为传统文化或名著缩略,基本上也都是大规模低折扣。虽说与一年十万种社科书相比,这些图书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因为下一个火的是理财图书?浔言  相似文献   

6.
里尔克并没有写过一本名为《艺术家画像》的书。以这个书名出版的这部书,实际上包括了里尔克的两本书《沃尔普斯维德画派》和《奥居斯特罗丹》。最先起意将此书收入“经典散文译丛”是选中了前一种,后因字数不足,而将已出过一个译本的《罗丹》补入。等到书稿编辑完成,回头再看书名时,“沃尔普斯维德画派”这名既长,且拗口,还陌生。责编来跟我商量取什么名好。为通俗起见,拟了个“艺术家画像”,只不过是对两本书内容的概括。当初,里尔克应出版社之邀撰写艺术家评传时,“一半是乐趣,一半是苦役”。因为当时诗人衣食无着,为挣碗饭…  相似文献   

7.
办报的人如果每天把报纸编印发行出去后,一点回声都没有,“平静无事”,好或坏都没有人讲,是最省心不过了。但那样办报有啥意思呢?如果只愿听到称赞(这里也要分析,有些称赞是报道本身做到了,有些称赞是属于鼓励性质,有些称赞是属于应酬性质),而不愿意听批评,不愿听不同意见,不喜欢别人挑错,那编辑部能算有什么出息呢?办报要改变过去那种静如死水的局面,要有波澜。每天报纸印出以后,要欢迎听各种声音。不担心有不同意见,就担心害怕不同意见,担心不善于利用不同意见。每天听到不同声音,应该高兴,不应捂之盖之。要想办法把这种对报道的不同意见充分利用起来,使报纸浪涛迭起,清风常吹,这样对整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靖康要录》自成书以来,多以抄本传世。自清陆心源着力校勘,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之流传。然而旧抄本之可贵,在于其可订正陆刻本之处颇多。本文首先考察《靖康要录》之版本流传,其次对此书的整理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在页码上薄薄的书。就文章总量来说,与我近两三年中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篇目和文字相比,不足四分之一。但是既要编集成书,就一定要选择一种特殊角度。我要推出的这本书,书名已经暗示了我的选择角度。书名之所以定为“傻笑与痴言”,读者尽可以将傻人与痴人讥为“傻瓜”或“白痴”。但在我本人看来,笑与言若能走近“入痴”境界,大不易也。眼下文人世界的种种矮化,就可能基于我们越来越拒绝触摸“经典事物”、“经典真理”、“经典人生”、“经典文化”的原因。你爱信不信,反正我信。眼下的人,笑而无“傻”气,情而无“痴…  相似文献   

10.
新见《云麓漫钞》王秉恩手校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麓漫钞》是南宋赵彦卫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涉闻梓旧》本标点排印入《古典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中。1996年,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刊进》中亦收有是书,是傅根清同志参考诸本重新整理的点校本。可见此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近日忽于山东大学古籍所购藏陆澹安先生遗书中,发现影印《涉闻梓旧》本此书二册,书中夹有浮签累累,书眉亦有朱笔校语,细阅之,始知是王秉恩手校本,浮签为王秉恩手写,书眉校语为其子王君复(字文焘)誊录,以之与傅根清点校本(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日前,《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国内唯一一本由有过部委新闻发言人经历的人所撰写的新闻发言人理论方面的书籍。作者王旭明曾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此书凝聚了他卸任三年来对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思考和梳理。国务院前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别为此书作序,本刊特摘录部分书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时下有一种现象,对工作中的意见或学术问题或一本书、一个人的评价,一些人乐于私下里高谈阔论;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或言过其实,或捕风捉影,抢先写文章,同那些有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晓芳)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沙场点兵》刚刚开播,中国文联出版社同步推出了本剧小说版本。在订货会期间该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剧编剧、军旅作家黄国荣,也是中国版协副秘书长,介绍了该书、该剧制作的前后经过,并看好此书的销售市场。该社发言人认为此书可与《亮剑》相比。该剧男女主角侯勇和潘雨辰也出场为此书上市助推。“《沙场点兵》与《亮剑》相比,有根本不同”,有位书店业务员向记者介绍说,《亮剑》图书出版后,在市场上根本没被人注意,然而电视剧播出之后,有市里领导点名看此书,在广州地区竟然买《不到一本,到别的省紧急调…  相似文献   

14.
李振荣 《出版科学》2013,21(1):26-29
《让我们共同面对灾难:世界诗人同祭四川大地震》,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一本双语诗集,专为纪念四川大地震而作。此书甫一面世,即于当年11月荣膺"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之后又连获上海装帧设计奖、银鸽奖两项大奖。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此书的编辑经过。编辑缘起:国家之殇,诗人之恸;编辑过程:苦心研磨,砥砺精品;编辑感悟:因为感动,所以最美。  相似文献   

15.
明刻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本传世甚少,清乾隆时周綮在重刊此书时已说:"惜其书镂版散佚,藏弃家购觅旧本珍如拱璧",可知此书明刻在两百年前已甚为罕见.此后著录明刻《七修类稿》的仅数家,且多浑称明刊,没有交代究竟是何年代所刻,这是因为明刻本序跋中没有直接提到此书的刊行年代问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明代同一书版印本《七修类稿》两部,从其版框、字口上看,可知是近于同一时期刷印的.一部原是清内府藏本(下简称甲本),有朱文"乾隆御览之宝"、白文"天禄继鉴"等印;另一部是我馆王贵忱同志捐献的(下简称乙本),存三十四卷,书末有白文"山阴刘石夫鉴藏书"等印识.乙本有嘉靖间  相似文献   

16.
<合刻五家言>题为锺惺编纂评点,然该书中<德言>是覆刻孙鑛评<刘子>一书,<道言>和孙鑛评<文子>评语也相同.此书实是一部书贾托名的伪书,其收录的<刘子>、<文子>、<文心雕龙>等书的版本值得重新考察.  相似文献   

17.
由孙康宜、宇文所安两位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6月第1版)的面世,引发了学界的热评,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在批评的意见中,以张定浩先生的《解构主义的招数》一文最为尖锐。张文将此书对解构主义文学史观的运用概括为两点:一是暗用德里达的“延异概念”:经典甫一出现并不是经典,它的经典性是被后世慢慢描绘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好大声的书》是一本为孩子也为成人创作的图画书。这本书捕捉、记录下一些声音,一些会在孩子耳边响起、会让他们心里听到的,好大的声音。好大的声音在这本书中,具体而真切,新奇而独特,结合着孩子的生活和趣味,关联着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流露着孩子的心声。我们打开书,打开感官的同时还要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这样我们才能听懂那些特别的声音,并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一同用心倾听。《好大声的书》对儿童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19.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胡适学"中相当重要的一本书,庶几也是晚近学术史或学人谈屑的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此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的一个版本,作序者是耿云志先生;近有新星出版社2006年的一个版本,"序"替换为毛子水1983年所作,"毛序"视此书与德国爱克尔曼记录的《歌德谈话录》相似,可分别见出东、西两位文化巨子"老年时的智慧",此论颇然。  相似文献   

20.
<演繁露>,又作<演蕃露>、<程氏演繁露>.此书之名源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关于<演繁露>的卷数,现存本子中程大昌、陈应行、程覃等人的刻书题跋均未提及.宋元时期的史志著录亦各不相同,有六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等之别.现存版本大体归纳为宋刻本与明刻本两种系统,两种版本系统之间不仅卷数不同,其内容亦有不同.本文拟对<演繁露>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