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指出其说存在着流变与不变相纠结的内在悖论,并断定赫氏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逻各斯是此潜在悖论顺理成章的产物,进而说明赫氏哲学美学的神秘恍惚色彩就渊源于此。在此基础上,作者于结语中指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及对其超越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一、元素论的萌芽 我国古代学者在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的作品《尚书·洪范》中就明确提出“五行”的概念,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初始物质。如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说水是万物之源,阿克西米尼(Anaximens,公元前560~500)说空气是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3.
情立世界     
汤显祖将“情”、“势”、“理”三者并列,确立三者为“乘天下之吉凶,决万物之成毁”的不可或缺的先在元素,这极大地提高了情感作为感性自然世界本根、始基的本体地位。情立世界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它体现为以审美情感生灭万物,以自然灵气幻化万物,以意趣神色通变破格。  相似文献   

4.
道家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超然生存于诗意中的诗人之一。在苏轼看来,诗人寄寓于世而有所作为、超越尘外而无所执守,“循万物之理”、“应万物之变”,是诗人本真本己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是“自然为文”的艺术境界。从苏轼文论的经典文本和原初意义出发,运用现象学等方法,在原发构成的生存境域中围绕“有为而作”、“无意乃佳”和“不能不为”进行逐层梳理和深入阐释,能够揭示出苏轼创作思想的本己特性和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6.
扬东荣 《山东教育》2001,(29):29-30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可见,文学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想像的思维,一种打破一切界限的思维。“思接千载”是对时间界限的超越;“视通万里”是对空间界限的超越;至于写作时,“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则是对物种的超越。在这一系列超越中,孕育着创新的灵感,时刻都能迸出思维的创新火花。想像是思维飞越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把想像的权力还给学生,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思维激活训…  相似文献   

7.
伏荣超 《语文知识》2014,(12):56-59
关于“语文”有着不同的解释,无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都离不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的广义的“语言”。语文教育家朱绍禹说过:“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语言和思维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语言,思维将陷入混乱;没有思维,语言也没有了意义。所以,语言与思维互为工具和目的。听说读写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参与,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的,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儒家“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天地之心”的学说.其适用范围超越了人类社会,而且及于广大的万物,这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这些古老的思想对后人的启示在今天看来尤为深刻,把儒家的仁爱观引入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体问题是中西哲学始终关注的焦点,《易传》作者继承前贤成果,对易道本体问题进行了独到阐述,将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归为“易”或易道,并认为“易”道内涵阴阳、流变不息;为形上之道、范围天地、曲成万物,“寂然不动、恒久存在”;“易”道“易简”不繁、顺适畅达。就人的思维水平而言,它是继老子之后,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而且,《易传》关于易道本体的思想以《易经》框架结构为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内的关于自然和社会普遍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为易学义理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感性材料,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即思维主体对输入的感性材料进行分解、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社会性的精神和观念。思维方式是通过人们的交往、语言、习俗、情感、文化和传统实际体现出来的,语言文化既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历来就受到语言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日常事务交往中,我们都曾感受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即“语言文化诧异”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11.
从李约瑟与史华兹的作品来看,两人提出的共同议题主要在于老子的“自然”观是否可与西方之科学的自然主义寻获共通性。由此而展开如下的议题:1.道家之“道”,李约瑟认为有如希腊哲学中Heracletus(赫拉克利特)的主宰(logos),史华兹却以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reductionism)的倾向;2.“自然”的统一性和自发性;3.道家对自然之态度及其科学观察之心理一“静心”,李约瑟认为可与希腊Epicurean(伊比鸠鲁)和Democritus(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观念相提并论;史华兹则以为“静心”虽可与科学家处理自然的态度共同使用,但事实上并不能提供任何有力的证据,说明老子从事“自然的观察”或“科学的探究”。而史华兹除了以多元的角度来反思李约瑟的观点,又提及老子的二元对立说可与希腊哲学中Anaximander(阿那克西曼德)与Heracleitus(赫拉克利特)的二元辩证法作比较。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狂狷人格归结为对个体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只有纯任自然、心无毁誉、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才会身无所累.达到人格自由的境界。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必须实现两种超越:一是超越外物.摆脱束缚,恢复自然的人性;二是超越生命,悟透生死,进入达观的精神境界。实现超越,必须通过悟“道”来完成。悟道,即内心对道的体悟.方式就是“心斋”与“坐忘”。  相似文献   

13.
1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启发和人文视野的开拓 提到理性,很容易联想到科学.理性思维是连续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它是人类判断、推理的思想活动.理性从何而来?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谈到:“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爱因斯坦在年少时看到飞机就曾想象:“如果自己可以追上光,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可见,理性和感性有...  相似文献   

14.
“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扳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更多的侧重于感性认识:“语言训练”旨在通过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强渊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侧重于理性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万物之源是什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所产生的疑问。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水”、“火”、“土”、“空气”构成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提出...  相似文献   

16.
按照《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上的描述,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即人在思想中形成的保持事物的映象,是学习、思考过程中的“心理图形”,是既有别于语言又有别于“照相”般的图画的一种思维媒介.表象既具有相对具体、形象的特点,它能使我们的思维更迅速灵活,是我们心理上最活跃的因素;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摆脱了细节,形成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受柏拉图《克拉底鲁篇》等的影响,赫拉克利特在哲学史上成为“流变”哲学家的典型;而斯多葛学派出于自己的体系对赫拉克利特关于“逻格斯”和“永恒活火”的学说的吸纳改造也造成了诸多误解。直接面对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则可以明了:作为赫拉克利特哲学核心的逻格斯学说贯穿了其宇宙观、灵魂观、知识论和政治哲学,展示了繁多世界的统一性和流变世界的恒定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并非另一种语言,它只是语言的审美功能变体。日常语言是人类理性把握世界的工具,其中自然浸透了理性内容;而文学语言则是在既有的语言规则之内,调动一切感性因素,尽量恢复表述的具象功能的一种言语方式。人们超越看待生活的功利眼光,从特殊的、感性的角度观照生活、言说对象,对发挥语言的感性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卷中的选择题在考点设计上遵循常规,落实基础,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能力、基础知识.部分试题“超越”教材,但没有脱离教材,是一种能力到位的“自然超越”.对这些试题的考查能使学生从接受拓展性的思维中,将一些新知识形成体系网络,较好地体现了竞赛选拔苗子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艺术形式中最纯粹的艺术,被誉为皇冠艺术。黑格尔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贝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