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一五年云南唐继尧等人给袁世凯的漾电(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护国战争的第一通电报。揭露了袁世凯篡窃民国、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为保护辛亥革命所建的民国而斗争。这通漾电几十年来一直被众多的书刊所引用,但所引的电文内容却互有差异,究其原因,其出处不外有二:一是电文原稿,为当时报刊所载,后被唐继尧的《会泽首义文牍》、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黄毅的《袁氏盗国记》等书刊收录或引用;一是梁启超《盾鼻集》所刊的二通漾电全文(以下简称盾漾电),后被周钟岳的《护国军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等书收录或引用。其他如陶菊隐的《北洋军  相似文献   

2.
《黄绣球》是中国近代一部比较著名的小说。作品共 3 0回 ,前 2 6回最初连载于光绪三十一年三月至十二月 ( 190 5年 4月至 190 6年 1月 )的《新小说》第 15号至第 2 4号 ,标“社会小说” ,署“颐琐述 ,二我评”。光绪三十三年 ( 190 7年 )新小说社出版单行本 ,续足 3 0回。作者颐琐究竟为谁 ?林薇教授认为是梁启超的化名[1 ] 。郭长海教授认为此说不可信 ,颐琐应是江苏吴县人汤宝荣[2 ] 。他从近代文学史料中发掘出了四条主要的证据作了有说服力的论证。笔者认为 ,郭说可信 ,并发现了一些郭教授尚未用到的材料 ,现胪列于下 ,作为郭说的补证 …  相似文献   

3.
孟子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七篇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最为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孟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史记·孟荀列传》“: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从上述记载来看,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4.
提起三国时期魏国的蔡文姬,只要有一点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她是我国古代少有的著名女诗人。她撰写的五言体《悲愤诗》(另有同名骚体诗一首,内容大致与五言体相同),是一首自传性质的长篇叙事诗,记述其从被掳入胡直到被魏王曹操重金赎回国重嫁后的经历,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她个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5.
蔡文姬又名蔡琰,我国历史上著名女诗人,今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蔡文姬一生历尽了战争苦难,曾被掳到南匈奴,后来被汉朝丞相曹操用重金厚礼赎回。她一生写了很多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各一篇。  相似文献   

6.
提起三国时期魏国的蔡文姬,只要有一点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她是我国古代少有的著名女诗人.她撰写的五言体<悲愤诗>(另有同名骚体诗一首,内容大致与五言体相同),是一首自传性质的长篇叙事诗,记述其从被掳入胡直到被魏王曹操重金赎回国重嫁后的经历,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她个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二、三、四卷已相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对郭沫若原著中某些史料引用及立论明显错讹之处,作了注释,说明郭说之不确。这些都表现了编者注释时严谨的态度,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很有好处。但编者注释时亦有疏忽之处。如《郭沫苦全集》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沙州陷蕃年代是一个讨论了近八十年的老课题,据日人菊池英夫统计,先后提出过六种看法,其中四种已基本上被否定。剩下的两种即建中二年(781年)说和贞元三年(787年)说还在继续讨论。然而,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似乎忘记了另一种说法(菊池英夫也未作统计),即吴廷燮在《唐方镇年表补正》中根据颜真卿《唐故太尉广平文贞公神道碑侧记》(以下简称《侧记》)所载提出的大历十二年(777年)说。其实,《侧记》中的这段记载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们都比较熟悉的但仍不妨全引(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后同):  相似文献   

9.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 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到西周末年(《周易》),是“无为”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春秋末年(《老子》)是“无为”思想的形成阶段;(三)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晚期(庄子及其后学,治刑名法术之学的学者如稷下先生、慎到、尹文、申不害、韩非,马王堆古帛书等),是“无为”思想的发展阶段;(四)秦王朝建立前夕(由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无为”思想的初步总结阶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发表了俞启定同志的文章《论素质》,拜读之余,感觉该文存在一些问题,似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下面就谈谈我对人的“素质”问题的看法,并就教於俞启定同志。《论素质》一文将整个人的素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人格的素质;(2)自我调节的素质;(3)进取发展的素质;(4)适应群体的素质。在每一个方面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方面,其结构可用下表示之(这里姑且称为“俞氏素质结构表”),见表一。  相似文献   

11.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覆雨翻云     
继《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后打造“黄易三部曲”——《覆雨翻云》类型:TVB最新古装奇幻武侠剧主演:林峰、佘诗曼、黄宗泽、郭羡妮、陈敏之、姜大伟、郭政鸿、麦包故事梗概风行烈(林峰)被妻子靳冰云(郭羡妮)出卖,惨成魔师宫宗主庞斑(郭政鸿)的练功炉鼎。风行烈之后被庞斑追杀,幸得行侠仗义的韩柏(黄宗泽) 相救,二人结成生死与共的好友。烈希望找云问明一切,期间遇上云的同门师妹秦梦瑶(佘诗曼),二人感情渐深。机缘巧合,烈终找到云,从她口中知道自己原来是蒙古皇族,斑则是当年元朝国师。烈被斑激起反明复元之心,密谋复辟,同时矢志修练“覆雨剑法”。  相似文献   

13.
蔡文姬,河南陈留人,是汉代末年杰出的女诗人。她父亲蔡邕,是有名的学者,诗、赋、散文都写得很好。蔡文姬四五岁时,就在父亲的培养下读诗、写字、弹琴,等到十一二岁时,她已能自己作诗、弹得一手好琴了。有一天夜里,父亲在弹琴,突然,“嘣”地一声,断了一根琴弦,在一旁静听的蔡文姬说:“是第二根弦断了。”父亲以为她是偶尔猜中的,故意又把第四根弦弄断,问她第几根,她马上回答说:“第四  相似文献   

14.
薛海潮 《新高考》2008,(3):15-15
阅读探究,是新高考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热点。那么到底怎样在阅读中探究,笔者结合新考纲对这方面能力要求,以《祝福》一文后的一道虚拟想象题为例,试作说明。苏教必修二《祝福》一文后的"活动体验"题2,要求顺着以下虚拟的线索和情境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1)假如祥林嫂没有死;(2)祥林嫂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3)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也没有被狼吃掉;(4)"我"对于祥林嫂的疑惑不是说"我说不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要使"想象"达到精彩的程度,就得合理且富有个性,这关键看"探究"是否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本刊先后已收到有关“摩尔”的来稿多件,除了在1979年第2辑发表了《摩尔—当量》外,本辑又发表《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和《摩尔——中学化学计算教学的核心》两稿。从来信来稿对“摩尔”概念的涵义提出的不同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摩尔是指一物系中物质的数量单位;(二)摩尔是指一物系中物质的质量单位;(三)摩尔既不是数量单位,又不是质量单位,而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四)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已经收到的稿件本刊将择要陆续发表,同时希望更多的同志踊跃来稿,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17.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一、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杞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其父蔡邕是曹操的老师。蔡文姬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东汉末年,蔡文姬被掳至南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念蔡邕师恩,重金赎回蔡文姬。文姬归汉后,思念留在匈奴的两个儿子,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二、苏蕙,字若兰,东晋前秦始平(今陕西兴平)人,魏晋三大才女之一,从小天资聪慧,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苏蕙的丈夫窦滔遭人陷害,发配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丈夫走后,苏蕙把  相似文献   

19.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是由太乐负责的;(三)太乐不管郊祀之乐,郊祀之乐是由乐府来管辖的;(四)汉乐府是武帝时始立的;(五)太乐主管的音乐并不是由前代留传下来的雅颂古乐;(六)乐府所掌乐章不一定以楚声为主;(七)“乐府诗”之“乐府”乃属泛称。  相似文献   

20.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颁发了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56年),以下简称56年汉语、文学分科大纲;(2)《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63年),以下简称63年大纲;(3)《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1980年第二版),以下简称80年第二版大纲;(4)《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