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同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也对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着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为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除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外,必须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因此,笔者试图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找到解决这种影响的策略,使学生更加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文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彦群 《天中学刊》2005,20(3):97-10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既有语言上的,又有文化上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迁移和文化偏见也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语与汉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以此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语言渗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质。不了解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相关内容的某些差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比,论述了汉俄礼仪用语的民族文化差异,能帮助两个民族,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实现正常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吴如荸 《农村教育》2004,(12):51-51,53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尝试着运用同一种语言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就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巾,能充分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其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从多重角度判断和理解,并且正确地使用该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人们进行交流,这种认识就是“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和文化差异,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实际交往中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不可避免地使交际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8.
周霞 《考试周刊》2009,(1):202-203
跨文化交际中涉及最广泛的是语言的交际。语言是交际中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包含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反映出人的思维方式.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其表达礼貌的方式。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礼貌原则中的语用差异,探讨了如何在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礼貌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国人和西方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和承载的形式,不了解该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语言,在交际中就容易出差错,甚至闹笑话。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社会的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之所以不同,除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所反映的人们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习俗、世界观、自然观及思维方式等因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化必然冲击着本民族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宗教、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会根深蒂固地体现在言语行为上,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仅仅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忽视文化知识,是达不到语言交际目的的。因此.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知识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跨越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便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给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和英美人交际时,有时会语义不通,产生误会,闹出笑话,其原因是对所使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正确理解在不同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这种密切的血肉关系: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是文化要素之一,同时语言的作用又取决于文化背景。语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家庭宗族、社会习俗、色彩表达等方面体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只有充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多方位交流。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交际过程中,因思维方式、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语意交流障碍和偏差。因此,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本文化应从思维方式、价值观,特别是从它们的直接来源——哲学思想方面去把握。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语言文化研究和哲学思想与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是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但在交际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造成双方的不愉快。所以,英语教学应将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抓住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使用或社会语言规则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异。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园受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出现语用上的失误,从语用学原则入手,采用语用学分析的方法,说明,分析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周丽波 《考试周刊》2011,(80):133-134,64
大部分人学习外语无非就是为了交流,貌似简单的目的却暗含着巨大的挑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思考、表达方式。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作者从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入笔,介绍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并秉着文化渗透与具体教学技术创新并重的主旨,着重探讨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英汉民族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各自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等.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各自民族的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上的隔阂和语言翻译上的障碍.本文主要从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英汉不同的文化心理及其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的伴随意义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着交际结果。本文试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伴随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本文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减少交际障碍,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又制约着语言形式,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因此,语言教学,不能独立于文化教学之外。不同的语言现象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忽视文化差异,就会造成文化错误,在同英语言国家的人交往中形成障碍,甚至是误解。现代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策略地引入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顺利地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