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通过记叙邹忌以切身感受的“比美”之事设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最后成就霸业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富国安民的道理。邹忌巧妙设喻,不仅做到了“忠言顺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叙事简洁,篇幅短小,却辞约意丰,结构精巧,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纳谏》)课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里有这样的话:“在这篇课文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齐国强盛起来。这种政治见解是有积极意义的。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和表明意见,往往生动明白,易于打动读者。写作时可注意学习这  相似文献   

5.
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人,无不为邹忌高超的语言技巧所折服。邹忌语言极富鼓动性,堪称齐之国嘴。邹忌的一番话,使齐王心悦诚服,纳谏除蔽,进而使齐国走上了内政修明的道路。那么,邹忌到底用什么办法使齐王甘心纳谏除蔽的呢?“自读提示”(高中语文一册)说:“本文写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  相似文献   

6.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美文,除了注意知识性外,我还有意识地挖掘其人文性。先是讨论邹忌为什么能取得讽谏的效果。学生甲: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邹忌曾先后两次讽谏齐威王,第一次借鼓瑟“抱而不弹”的道理,启发齐威王虚心纳谏。第二次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的不易,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并以此来讽谏齐威王纳谏去蔽。  相似文献   

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写齐国谋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选文情节生动,语言精炼,细致地刻划了一个精细、聪明、勇敢的谋巨形象。全文不到三百五十字,主要是通过记事,说明纳谏才能强国的道理,叙事委婉生动,说理浅近易懂而富于说服力,能给人深刻的启示,确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重点是在邹忌的“讽谏”和齐王的“纳谏”上,而难点应放在邹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历代所推崇的名篇。而其所以成为名篇,一般学家多认为是因为邹忌巧妙设譬。但我以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我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所以能够在封建社会中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君臣关系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君  相似文献   

11.
钱文海 《语文知识》2016,(21):58-59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课文应该做到"三读"——读篇章智慧、读民族精神、读言语情味。一、把篇章智慧"读"清楚《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有着传统艺术的表达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写作经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传统智慧首先表现在篇章结构上的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文共分4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1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发现课本某些注释存在瑕疵。对此,笔者不揣浅陋,择取几例,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讷谏》,是先秦散文中别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战国策》风格的代表作。文章通过邹忌设喻比美、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听取臣下意见、在治理国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象地阐明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民众力量的重视。在教学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没有一般地叙述  相似文献   

16.
高姝 《阅读与鉴赏》2007,(12):63-63,65
散文是先秦时被广泛运用的文体,尤其是历史散文,就它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它常常运用生动商巧妙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深邃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记叙了邹忌用设喻的方法,巧妙地规劝齐王采纳谏言的过程。使文章充满了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的名篇。标题可作如下题解:邹忌,美人也;讽,美言也;齐王纳谏,美政也。全文以邹忌问美开篇,继以入朝美言进谏,最后使齐国战胜于朝庭美政收尾。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文中的名篇,其语言技巧、思想意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仅344字,但是文章内容发人深省,而且故事情节完整,妙趣横生,掩卷思其奥妙,可谓层层三叠,蕴藉简峭,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