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在先秦及秦汉时期就形成了通过经济活动追求财富的传统。司马迁形容之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和“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开始批判逐利思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此举固然是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进取逐利设置了一大障碍,但它却从未真正消除先秦以来形成的传统。民间的追逐财富的意识和经济上的进取精神已是根深蒂固,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渗透在古代平民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之中。中国古代的平民主要是农民,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在《论语》里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相似文献   

3.
胡其伟 《中国文化》2004,(21):88-94
商业是发生在流通领域的行为。流通过程主要在民间实现,离不开民众,并反映出民众心理。商业的行为方式,从“日中为市”开始,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潜形社会契约进行,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比三家”、“买的没有卖的精”等。而这些潜形契约和具体的都形成民俗的俗。商俗是有浓郁气息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强 《华夏文化》2011,(3):55-57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则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这句话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论语》中的“器”一共出现过六次,历史上各家对“器”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5.
在谈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往往把个人利益与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倡导重义轻利的思想。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义”始终在“利”之上,“义”就是圣人概括的“理”──一种同事物的合理化趋势相背的,有别于西方科学理论的中国式理性,以这种理性判断的依据,形成儒家双重的价值观念,即“君子──小人”的价值观。董仲舒也特别强调“义”,他认为君子应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他说…  相似文献   

6.
“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国学”的走红,《论语》第十三篇《子路》中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常常被引用了。然而,何谓“和而不同”?何谓“同而不和”?粗略想来,似觉不难;仔相想来,又觉不易。我曾试着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欲终究没有找到确当的词语。于是我便翻看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钱先生在《白话试译》中说:“君子能相和,但不相同;小人只相同,但不相和。”读了之后,仍觉不甚了了。于是再翻看前面的《解说》,《解说》道:“和者无乘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这个解说倒十分传统,大约也符合孔夫子的原意,但和、同的内涵,仍不能明。  相似文献   

7.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刻意塑造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在儒家看来,君子应该是拥有广博的学识,积极入世、躬行仁义、襟怀坦荡,能肩负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的理想人格。统而言之,要达到“君子”这种人格境界,须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义利关系而...  相似文献   

8.
“厚德载物”语出《易·乾·象》 ,原文为“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文中“健”的意思是刚强不屈。天体运转不息 ,所以称为“健”。“坤”的意思是柔顺宽厚。这句话是说 :天的本性是运转不息、刚强不屈的。人应当效法天 ,自强不息 ,永远进步。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宽厚温和的。人应当效法地 ,以厚德宽容待人 ,和谐相处。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不以人有所短而不处也。这是指人的胸怀宽广 ,气度宏大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厚德载物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就是恕人之过和宽厚待人。自古以来 ,人们一直把容人之短、恕…  相似文献   

9.
李零 《中国文化》2006,1(2):28-31
(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8章)“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着點。人不端着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的那麼股勁兒。這和學習有啥關係?我想,孔子說的“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沒有君子風度,莊重不足,輕浮有餘,當然說明,他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好喝茶,整日里茶不离手的大有人在,“茶君子”讲究喝口高的且要喝透,尤以用盖碗品香片为雅。我是老北京人,从祖辈儿上就喝茶,单好吴裕泰的茉莉花茶。原本不知天外有天,总认为茶就该是香的,今也步入老年了,有幸能在绿、红、青、白、黄、黑六大茶类里转悠,方知茶外有茶。但不知怎的,我还是好这京韵京香的“茉莉花茶”,特别是在秋天品香高时,茉莉花茶更不离口。  相似文献   

11.
一条规律     
一条规律《孟子》书有句名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不论是君子或小人,即全社会的人都抗拒不了这个规律:依靠祖业而发家,是不会长久的,最长也不过是五世,三十年为一世。这是孟子对战国以前社会的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依靠祖业而发家,...  相似文献   

12.
胡其柱 《寻根》2008,(4):106-113
在人的社会里,有主流与边缘之分;在词的世界里,亦有核心与辅助之别。有些词汇星光闪耀,牢牢占据着词语世界的中心;有些词汇则默默无闻,只能充当核心概念的点缀。但是,词语有时候就像人生一样,不会祖祖辈辈役于人下,也不会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前现代社会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旧词,到了现代则有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锐。“自由”一词便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说"孝"     
黄圣平 《寻根》2002,(1):4-10
“孝”之为伦理要求与规范,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一直到现在,其力量都十分强大。现实中,常能见到“孝”之感人场面,但也时不时发现它给人带来的巨大困惑。对能够从学术上作出各种证但本文力图撇开此路,贴接切入“孝”之精神与内“孝”,当然明与解释,近现实,直容。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人的眼里,澳门意味着赌彩。多少嗜赌成性前瘾君子带着一枕发财梦,来到澳门。在大大小小的赌场上一掷千金.一夜间的暴富和一夜间倾家荡产的故事.不新地在澳门演绎.对那些染上赌瘾的官员来说,此地也是其仕途的终点,也难怪,借大中国.这是惟一赌博合法化的地方;对赌君子而言,澳门俨然是其“用武”胜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日本著名作家西村寿行的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读书市场一时间言必称西村寿行。本来,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曾听说过他笔下“杜丘冬人”、“真由美”、“矢村警长”和“横路敬二”等人的名字。电影《追捕》(原题《快渡过那愤怒的河》)、电视剧《犬笛》(原题《女儿唤我去遥远的地方》)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几乎妇孺皆知。到1990年,西村寿行已经整60岁了,但他身体健朗,爱好室外活动。他在日本列岛及东南亚久负盛名。日本评论界称他是“现代通俗文学界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6.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心”,有理智,有情感。这是人之所以“尊贵”之处,也是人之所以烦恼和痛苦之处。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生活节奏空前加快。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五光十色纷繁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诱惑,人的精神显得疲惫紧张。人类这种异化必然导致人自身主体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儒之为世诟病久矣,初不始于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时也。顾自汉以前,儒乃术士之通称,故《史》、《汉》叙及秦之阬儒为“阬术士”。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后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孔子事儒之称。故高诱注《淮南》云:“儒,孔子道也”。是汉人之通义也。观孔子教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此蓋以能识大而可大受者为君子儒,但务卑近而已者为小人儒,是孔子之所谓儒,固有广狭之不同,亦即昔人所谓“君子务其大者速者,小人务其小者近者”之意也。孔子周游列邦,而“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其不得志于时,亦已甚矣。此后二千余年,中国社会,虽有崇儒之名,乃属行眨儒之实。窃商其情,  相似文献   

18.
糖果·金树是我的奶奶。我爱她。人人都叫她“糖果”,每一次听人叫她糖果的时候,我都会微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做人之道是创造美好社会的基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怎样自处,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儒家对义与利的关系的论述,义是道德原则,利是物质利益。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  相似文献   

20.
杰出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遍意义这样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人民本身更“人民”,比整个的农民阶级加在一起更“人民”,他并非是在“农民”中寻见“人民的真理”——成为人人的兄弟、成为四海一家的人,因为那真理本就在他精神的深处,在他生命的最内在部分。别尔嘉耶夫的意思无非是,在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伟大灵魂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远远超过作为群体的、自然的、无意志的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