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终身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校精神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大类。第一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乐观自由精神,重德求知精神,健体尚美精神;第二类精神;爱国国际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合作精神,诚信奉献精神;第三类精神:勤俭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服务感恩精神。小学教育以第一类精神为主。是“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小学精神是“游乐园精神”,让儿童享受金色的童年。中学教育也是以第一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二类精神,是“公民教育”,即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中学精神是“博物馆精神”,让中学生开阔眼界。大学教育是在深化第一类精神的基础上,以第二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三类精神,是“创业教育”,即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大学精神是“象牙塔精神”,即宁静致远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终身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校精神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大类。第一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乐观自由精神,重德求知精神,健体尚美精神;第二类精神;爱国国际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合作精神,诚信奉献精神;第三类精神:勤俭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服务感恩精神。小学教育以第一类精神为主。是“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小学精神是“游乐园精神”,让儿童享受金色的童年。中学教育也是以第一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二类精神,是“公民教育”,即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中学精神是“博物馆精神”,让中学生开阔眼界。大学教育是在深化第一类精神的基础上,以第二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三类精神,是“创业教育”,即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大学精神是“象牙塔精神”,即宁静致远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当今中国的四大革命精神。这四大革命精神虽然在内涵、承载主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不同,但却同样都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等内容。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革命的总过程。其中,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总源头,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集大成和成熟形态,西柏坡精神是"历史转折之魂",沂蒙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崭新发展阶段,是介于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熟知,但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对它存在不同理解,甚至误解。为阐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从基本范畴"精神"入手,追溯"精神"的发展,揭示出精神是辩证法,在"精神"中,主体与方法、方法与结果是同一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断发展的、历史的。精神对精神的认识是自觉的精神,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是自觉的精神,其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使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本身与运动的结果融合同一的精神,它可以包括从某些角度出发的特定的精神,但这些并不是也不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外延——奥林匹克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精神”诗是在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被有效命名的诗歌类型。它是1990年代诗歌精神性的鲜明见证,也是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关注精神、体认精神、呵护精神、彰显精神、吁求精神、打造精神的直接体现。感受、体认精神性存在,把握、张扬人、物的精神,传达精神吁求、呈现精神营构是其三种主要的内容题材。  相似文献   

9.
教师精神谈     
金赶年 《今日教育》2008,(12):58-59
立足校园讲教育精神,其实就是讲教师精神。这样说的理由是:教育精神的核心是育人,而育人正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崇高使命。育人过程漫长、复杂而艰辛,需要精神的支撑,这个精神就是教师精神。离开教师,离开育人,无教师精神可言,也谈不上什么教育精神。教育精神与教师精神在此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研究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表现为科学理性精神、科学追求精神和科学道德精神。科学精神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1.
刘劲凤 《考试周刊》2011,(89):27-28
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和谐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独立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把握审美精神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纽带,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除了现代化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制度基础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资源,这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主要有四个方面: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平等精神的弘扬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民主精神的普及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法治精神的追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3.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创新精神包含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开拓精神、自主精神、冒险精神五要素。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中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知识、技术、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可能性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我们认为,塑造我国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大学校园人的精神需求,凸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教育资源,组织关于大学精神的积极对话,建立和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学术精神主要包括学术求真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学术独立精神和学术创新精神,其中,学术求真精神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核心宗旨,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本真诉求,学术独立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实践前提,而学术创新乃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精华要义,四者相互关联、互为根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大学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对大学精神的深层关注。大学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自身的幸福与无限发展可能性的追寻,这是大学精神的发展价值所在;大学精神是一种求真的精神,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科学价值所在;大学是传承文明与文化的场域,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索是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所在;大学精神所高扬的智力探险、思维撞击和理性创造都是美的,这种涵养生命、激发生命的创造是大学精神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舍勒以现象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视野,从文化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从多维视角审视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颠覆了前资本主义传统的价值观,形成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资本主义精神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对舍勒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一是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精神,二是要借鉴资本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精神,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