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喜文 《教师》2014,(12):121-12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要想搞好学校教育,必先追其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后进生”家长,班主任必须与其搞好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后进生”家长的关系,才能帮助学校实现其教育目标,让“后进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家长工作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好幼儿的关键。但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家长工作也出现了“如何转变家长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了解并接受新的课程模式”“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如何为家长提供必需、有效的服务”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更注重换位思考及体验。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使家长工作从过去的“重形式、轻实践、重参观、轻参与”向“双主动、共促进、双交流、共提高”的模式转化.家长参与式教育教学能够成为提高家园共育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家长有一种“失”威倾向,文章从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前初中生家长“失”威信的原因,并对如何树立和维护家长威信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这对于树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在各类教育中,幼儿园的教育更加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园以“幼儿、家长、教师互助学习、共同成长”为理念的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6.
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家长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给孩子听写、听算、检查作业,批改部分作业等。小学老师的这些要求及做法,从客观上看确实给家长增加了一些负担,但这种现象是否就像给学生家长捆绑起来一样,我们还不能轻易评论。对时下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家长参与教育”问题家长参与教育问题,是近年在美国兴起的“学校重建运动”中提出的。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通过为孩子选择学校、…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2,(8):31-31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2012年1月8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家长教育”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其潜力之大、作用之巨,需要教育界重新认识。张副厅长这里所说的“家长教育”,与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不同,它是指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  相似文献   

8.
教育权利是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畴。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利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学生的教育权利的研究,而对家长教育权利的研究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公共权利在里面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体权利的作用;也是因为民众(包括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以及家长教育权利与公共教育权利之间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但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消费的个性化趋向,家长教育权利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这也是在“择校”、“就近入学”和“家校合作”的现实层面的冲突中引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10.
雷敬 《家教指南》2003,(4):59-60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儿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1.
“教师”和“家长”是对下一代实施教育的两大主角。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两者如能各司其职且相互合作,这是最理想的。但在现实教育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发生了“角色串味”。本文从该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及对应方略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2.
周润甘 《教育导刊》2006,(11):58-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引入“家长教师”助教这一模式。借助“家长教师”这一教育模式,有利家园教育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一)根据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家长助教”一般来园的“家长教师”都是小朋友的父、母或祖辈等。我们发放给家长参与助教的“调查表”,调查的项目有职业、经历、特…  相似文献   

1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也是如此,他们掌握了育儿之法,对学校教育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总之,如何应对“护短”的家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 方法多的是。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亲身去实践,就能获得操 作性很强的经验,成为一位让家长满意的优秀班主任。  相似文献   

14.
曲艳霞 《山东教育》2008,(10):39-4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此,我们在反复领会新《纲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合作伙伴”“家长主动参与”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等方面下实功夫,做真文章,在有效推动家园互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淡淡 《家庭教育》2008,(6):F0003-F0003
由家庭教育杂志社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家长教育的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盛莉 《云南教育》2010,(8):44-45
云南省率先开展的“三生教育”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作为家长,如何理解“三生教育”,怎样配合学校进行“三生教育”,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导刊》2006,(5):63-63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家庭教育问题较为突出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家庭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家长”教育的系统分析来诠释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独特功效,探讨提高家长教育效果的途径,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王悦娟 《家庭教育》2001,(12):27-27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立幼儿园“家长俱乐部”便是其中独特而有效的一种形式。“家长俱乐部”是推荐家长组成一个团体,在园内设固定的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一、以“订本幼教刊物、学本幼教好书”为主题,为俱乐部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性,通过访谈对政策了解程度、学历背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中窥探其在“双减”政策冲击下衍生的焦虑,进而深入剖析其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研究发现,家长教育焦虑可以分为原生性教育焦虑和继生性教育焦虑。原生性教育焦虑根植于家长教育经历、经验背景与过往教育实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得以显现。继生性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相伴而生且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未来应立足具体,通过回应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多方共识等最大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