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2.
寒晓 《中文自修》2005,(3):22-24
中国现代文人多沉重,少轻盈,徐志摩可以说是其中的异类,飞翔是他的生命姿态,凝聚着他对艺术、自由、美的追求,无论是快乐地飞还是迷茫地飞,都是徐志摩对自己命运的选择,飞翔让他的生命美丽如诗。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诗作的主要内容是热烈追求光明和“理想”,评击时政府败,暴露现实黑暗,同情弱者,歌咏大自然和自由爱情,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对个性解放的咏叹,徐志摩的诗感情真挚,韵致含蓄,意象新颖,情景交融,比喻新奇,色彩鲜明,又讲究形式美和音乐性,语言新颖自然,平易优美。  相似文献   

5.
论徐志摩对新诗形式美建构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对中国新诗艺术形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代替的。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是在当时历史场景中做出的自我选择。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使五四新诗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对此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点赏析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者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1.温柔婉转的情调美。“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倾慕之情。“你”无拦阻地逍遥,脱却人间烟火的清悠,使“他”深深地向往。“你”无心地从他身旁走过,反使“他”在惊喜中抱紧了“绵密的忧愁”,“…  相似文献   

7.
论老庄美学对徐志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论者多从徐志摩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影响论其思想和艺术观,却忽略了作为中国文人的徐志摩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潜移默化。该文拟从其散文、诗所流露出的美学倾向,揭示老庄是学对徐志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他崇尚自然和真感情,向往高洁的人格理想和大美的自由意志,他把说“话”作为通于“道”的方法,擅长用“向日梦”、“暝想”来描写景物,营造了空灵飞动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诗有一种特有的飞逸飘动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极富诗人性灵和艺术特色的诗,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颇能体现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以徐志摩、戴望舒的某些诗歌为案例,力图阐释新诗的“叠现”艺术,认为“叠现”艺术源自中国古典诗歌的咏叹复沓风格,而新时期的现代诗和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由于理性化的追求,并不具备“叠现”这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声誉很高,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艺术特色很突出,是他的真挚感情的流露,有着活跃奔放的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的灵活规律,有着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切关注。认真深入研究他的诗,对于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浪漫才情的一位诗人。他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既与他那流丽清脆、轻灵飘渺的诗歌魅力有关 ,又与他那不同凡俗的浪漫婚恋分不开。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是诗化的人生 ,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化。要真正领略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之美 ,就必须读懂他的浪漫人生 ,了解他婚恋的追求。在“五四”一代作家中 ,乃至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的思路上走得更远。对浪漫之爱的终其一生的追求 ,使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同时 ,作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品格 ,也…  相似文献   

15.
说志摩     
绵密的云在空际中飘浮,氤氲中,我似乎看见了徐志摩偃卧在草林之中,笑着。我喜欢他的诗。像一阵凄风,一阵惨雨,一阵落花,他的诗中有种魅力独自临照着,在空旷的小壑间重复,回荡。知道徐志摩的人也都会念上那么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似乎是一种潜在的人物标志,听到这些,人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恍然大悟起那是徐志摩的诗。诗人并不都是招人喜欢的,徐志摩就是。曾有人说他是个多情的男人成天就抒着无聊的情,说他的诗完全可以收藏到情书装订册中,说他是“新月派”诗人。或许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6.
在浩浩荡荡的“五四”文学大军中,走过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短命诗人.他就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引起人们的争议,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位中国新诗园地中最勤快的耕耘者曾因其圆熟的诗艺而名声大噪,又一度因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哑无声息.严家炎先生曾说过:“人们尽可以对徐志摩和他的诗进行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无法抹去这样一个事实:他对新诗的发展有过比较突出的贡献.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要看他是否提供了前人没有提供过的某些新的东西,徐志摩正是一位在新诗史上具有独特色调并提供了新东西的人物.”我认为,对徐志摩要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贬低,不溢美,对其人其诗要公允地作历史与美学的评价.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尽管在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作品的确有其独特风格.本文拟就徐志摩在艺术追求方面的得与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新月派”的灵魂诗人所倡导的新诗的唯美原则,即“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飘逸的志摩     
徐志摩为人为诗,独具飘逸。本文就其平常生活,“新月”朋友中的纯真热情,恋爱婚姻上典型的浪漫气质,以及其中隐含的某种悲剧性作了论述。同时,显示了诗人的才情和个性。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培育了他的性灵,而意象的运用对“彩虹”一词有更多的偏爱。性录、音律、意象是他在艺术上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我国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晚年还“无诗三日却堪忧”。他的诗不仅数量很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从诗歌体裁上说,诸体皆备;从艺术渊源上说,转益多师;从创作风格上说,既有现实主义色彩,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从语言上说,简炼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